星雲大師全集27 人間佛教的戒定慧—人間佛教的定學 ③

文/星雲大師 |2024.08.11
521觀看次
字級
禪師們悟道後,山仍是山,水仍是水,只是山河大地與我一體,任我取用。圖/Pexels

文/星雲大師

自古以來,禪師們都非常重視生活裡的勞動和服務,像黃檗禪師曾經開田、摘菜,汗流田裡,不以為苦;溈山禪師曾經摘茶、合醬、泥壁,從茶園工作到廚房,從做醬菜到水泥粉牆、挑磚砌瓦,樣樣做過;臨濟栽松、鋤地,將一棵棵樹苗種下,為了餘蔭後人;石霜禪師在米坊篩米,雙手勞動不停;雲巖作鞋,孜孜矻矻幫人補鞋;仰山牧牛、開荒,在荒原上行走跋涉;洞山鋤茶園,一鋤鋤揮下,汗流如注;雲門擔米,寺裡的米糧都由他一肩肩挑起;玄沙砍柴,那握著柴刀的手,長著累累的厚繭;趙州掃地,日掃夜掃,把多少煩惱掃成堆;雪峰斫槽、蒸飯、畬田,不發一聲苦,不喊一句累,默默在毒辣的大日頭下耕耘;丹霞除草、蒔花,從一草一花中憬悟生命的義諦……此外,像道元的種菜、楊岐的司庫、百丈的務農、圓通的知眾、百靈的知浴等等,在在都說明禪者非常重視生活。

禪者在衣食住行的生活裡是離不開作務的,就如同魚離不開水,樹少不了土,生活作務是禪者的道糧,很多禪師就是在彎腰劈砍、直身挑擔的生活裡悟道,例如:香嚴智閑在鋤地耕種時開悟、洞山良价在瞥見河裡自己的倒影時開悟、夢窗國師在靠牆就寢時開悟、虛雲和尚在捧杯喝茶時開悟、永明延壽聽到柴薪落地的聲音而開悟。

悟才是參禪入定的真正目的,禪師們悟道之後,山仍是山,水仍是水,只是山河大地與我一體,任我取用,所謂「青青翠竹無非般若,鬱鬱黃花皆是妙諦」。道,就是自家風光,是不假外求的,所以開悟還是要靠自己,要自己去覺悟。

有學僧向趙州禪師叩問:「怎樣學道?怎樣參禪?怎樣開悟?怎樣成佛?」

趙州禪師點點頭,起身說:「我沒有時間跟你講,我現在要去小便!」說完,不理會那人的驚愕,開步就走。走、走、走,走了幾步後突然停下來,回頭微笑說:「你看!像小便這麼一點小事情,還要我自己去,你能代替我嗎?」

禪是不能外求的,怎樣參禪?怎樣開悟?怎樣成佛?別人都不能代替,這是每個人的自家事,要靠自己去參、自己去學。

參禪求道要如何去參、如何去學才能開悟呢?當然,大徹大悟不是那麼容易,不過只要每天都有「我知道了」、「我懂了」、「我明白了」;每天小小的覺悟,日積月累,就會豁然大悟。

悟需要機緣和合,針鋒相對,才能參透消息。就好比收音機要調準頻率,照相要對好焦距,才能聲音清晰,影像鮮明。

唐朝的馬祖道一禪師證道後回到故鄉,他的嫂嫂非常尊敬他,奉他為師表,要跟他求道。馬祖道一禪師對他說:「你把一個雞蛋吊在半空中,每天注意聽,只要聽到雞蛋發出聲音的時候,你就可以悟道了!」嫂嫂信以為真,每天專注傾聽雞蛋的聲音,從不懈怠,多少年過去了,還是沒有聽到雞蛋的聲音。漸漸地,吊著雞蛋的線朽爛了,有一天終於斷裂了,雞蛋從半空中掉了下來,發出「崩」的一聲,嫂嫂一聽,悟了──原來物我合一,心外更無一個真實世界,這一聲打破了裡外、人我,而臻於如如。可見,只要思想統一、精神專注,就是無情也能說法悟道。

古來很多修道證悟的高僧大德,他們開悟的方法可說千奇百樣,其中有的禪師看到花開花落而豁然有悟,有的禪師聽到泉流蛙鳴而開悟,有的禪師打破了杯盤碗碟而開悟。

此外,也有禪師看到自然界更迭興衰的現象而開悟。譬如:靈雲志勤禪師看到桃花落地而開悟,並且做了一首詩偈來表達他的心境:「三十年來尋劍客,幾回落葉又抽枝;自從一見桃花後,直至如今更不疑。」古代的一位比丘尼到各地遍參之後,回來見到庭院的梅花,終於開悟,說道:「終日尋春不見春,芒鞋踏破嶺頭雲,歸來偶把梅花嗅,春在枝頭已十分。」

悟是一種親證的體會,悟者的境界不是一般人所能胡亂猜度的,沒有禪悟的體證功夫,隨意模仿禪者的言行,有時候反而會畫虎類犬,貽笑大方。

有一個年輕人在打坐,看到老禪師走過來卻不起身問訊,禪師就數落他:「你這個年輕人,看到老人家來了,怎麼不站起來迎接呢?真是不懂禮貌!」

年輕人學禪師的口氣說:「我坐著迎接你,就是站著迎接你!」

禪師一聽,上前打了年輕人一個耳光,年輕人憤憤的說:「你怎麼打我!」

禪師笑道:「我打你耳光,就是不打你耳光!」

禪不是世智辯聰,禪更不是裝模作樣,禪悟之後的智慧是自然的流露,不是忖臆倣效所能得到的。

溫州淨居寺玄機比丘尼到大日山參訪雪峰禪師,禪師問:「從哪裡來?」

「大日山來。」

「日出也未?」意思是說,你開悟了沒有?

玄機回答:「如果太陽出來了,就融卻了雪峰。」意思說,如果我開悟了,哪裡還有你雪峰呢?哪裡還要來問你呢?

雪峰聽了,覺得他雖沒有開悟,倒也有一點道理。於是再問:「你叫什麼名字啊?」

「我叫玄機。」

「日織幾何?」意思是說,你每日如何修行用功?

玄機回答:「一絲不掛。」意思已經解脫盡淨。

談過話以後,玄機就要走了。走到門口的時候,雪峰在後面叫著:「喂!你的袈裟拖在地上了!」

玄機一聽袈裟拖在地上,趕快回頭一看。雪峰大笑說:「好一個一絲不掛啊!」意思是說,「一絲不掛」看來也只是口頭禪,你並非真有那麼高遠的境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