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建東中醫師
「醫師啊,我手會麻,是不是氣血不順?」「我早上起來肩頸特別痠痛,動一動就比較好,但是隔天又會再來」「我常常覺得很累,脖子後面還有一塊腫包」,是的,那個包俗稱富貴包,或叫烏龜頸、水牛肩,這是在中年人群,特別是婦女,很容易出現的症狀。
由於早先很容易出現在年長的貴婦身上,又稱為貴婦的腫包。在古早年代,貴婦不需要下田工作,多半是在念書、寫字,或是做家事這種低頭的工作,因此容易發生,現代則廣見於中年婦女,可能與年紀漸長,骨質疏鬆有關,或者長期伏案工作,或是低頭做家事,但更有可能是手機用過久,或看電視看太多。
這樣的問題會出現,除了先天體質較差、年老骨質疏鬆以外,最常見到的就是因為上述原因導致姿勢不良,駝背過久,使背部的肌肉過於緊繃,進而衍生出肩頸痠痛的問題。較嚴重的,可能會因為肌肉僵硬導致頭暈、胸悶、呼吸不順,再嚴重一些,可能就會壓迫到神經,導致手臂痠痛,甚至手指麻了。神經的壓迫,有可能來自頸椎的退化所致,也有可能是來自肌肉僵硬的壓迫,甚至是姿勢不良導致神經的緊繃,這時我們首要的任務就是減輕頸部的壓迫。
說到減輕頸部壓迫,當然大家想到的是拉脖子,在醫師的指示下當然是沒問題,但我卻看過有人在公園用器材吊脖子的,這可是萬萬不可,很有可能一不小心就受傷,或是窒息了。我們真正該做的是,改善我們的姿勢,首先要避免駝背,不需要做到抬頭挺胸,而是避免長久彎曲就行。最該注意的是兩手肘盡量靠近身體,使手臂的力矩減小,就無需駝背了。另外就是避免低頭,把手機或電腦的位置移到接近眼睛的高度,可有效避免彎腰低頭。
中醫則有許多治療方法可以考慮,比如說屬於年老的骨質疏鬆,就考慮要補養肝腎,如使用地黃、山藥、骨碎補等等;或是氣血循環不良,那就要使用桂皮、當歸、狗脊等等;或是壓力大引起的肌肉緊繃,那就該考慮鉤藤、百合、夏枯草等等。我們也會直接針灸在附近的穴位上,常用的有百會、風池、夾脊穴等等。這樣的治療,如果症狀不嚴重的,有時也會馬上就見效喔。
至於要以養生導引來改善的話,首先就建議使用太極拳的「虛靈頂勁」,也就是頭往上頂的動作,無須用力,但要有頸部肌肉有拉伸的感覺,如果不容易體會的話,也可以找面牆,背靠著做,讓頭部沿著牆壁往上拉提,以減少頸部的壓力。如果是招式的話,那就考慮練習八段錦的第四式「五勞七傷向後瞧」,轉身回頭看看自己的後腳跟,同時適當的動動肩膀,也可有效解除肩頸肌肉的僵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