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練八段錦的調理脾胃需單舉,可動到腹部,幫助排便。圖/吳建東中醫師
麻子仁適用於年老腸道缺乏潤澤而需潤燥的患者。圖/吳建東中醫師
文/吳建東中醫師
您平常大便還順嗎?是否會因便祕問題而苦惱呢?有的人只要一天不大便,就覺煩躁不安,而這個不安,又會讓大便更加不順。除了讓人心煩氣躁、體重增加以外,排便的異常,還反映出腸胃消化系統的問題。再者,大便在體內待太久了,代謝產物不易排出,還容易有疲倦、腹痛、頭痛、火氣大,導致口乾舌燥、皮膚炎的發生,長期下來甚至還可能有腸道變異的傾向。所以,明明是要來看青春痘的,醫師老是問大便順不順,便是這個原因。
中醫學把內臟分為兩大類,也就是臟腑,其中「六腑者,傳化物而不藏,故實而不能滿」。腸胃就是屬於六腑,負責傳導消化之物,把這些東西往下送,可以填塞,但是不能一直塞滿,塞滿了就要出問題,而且腸胃又是後天之本,腸胃不好,人也會老得快。中醫診法分為望聞問切,其中的問法,有幾項要問的重點,被整理成為《十問歌》以便背誦,第四點就是問排便,可見排便之重要。
但怎樣的排便算正常呢?最好的狀況當然是能夠每天都排便了,一天一次或兩三次皆可,如果不能每天的話,兩三天一次也勉強可以接受,但重點是要能規律。如果幾天有過幾天又沒有,這樣就需要注意了。此外,就是大便的形質,呈條狀如香蕉的當然是最好。如果短塊狀或是稍微軟散也還可以接受,但如果乾硬如羊屎或是水瀉,那就是有問題了。最後就是要看有無相關不適,如果有腹脹氣、疼痛、臭屁連連的,那也請盡早向醫師諮詢。
中醫看待便祕,並非立刻就用瀉藥,而是確認了便祕的發生原因,依照其原因而給予適當的處方。所謂的辨證求因,審因論治,最常見的便祕原因就是熱祕,也就是俗稱的火氣大。因為熱盛導致腸道發炎,近而排便不順,才會使用大黃、番瀉葉這種瀉熱通便的藥。如果是屬於年老腸道缺乏潤澤而致乾燥者,則需潤燥為主,可用麻子仁、玄參之類。如果是屬於血虛以致腸燥者,則需補血為主,可用當歸、桃仁之類。如果是氣滯不順者,則需以行氣為主,可用枳實、厚朴之類。最近流行用玫瑰花來通便,也是因為它是後面兩類型藥物的關係。而且,中醫治療便祕,並不僅是要通便而已,而是要改變體質。所以,我們會看情況調整用藥,不用藥也能正常排便的正常體質才是我們的目的。
如果平時有便祕的問題,當然要注意飲食的內容。多喝水、多吃高纖食物、少吃燥熱性食物,我想這是大家的常識。另外,也可適當飲用決明子茶、玫瑰花茶,助排便。作息方面,要養成定期排便的習慣,避免因繁忙而暫時忍便。而適當的運動或按摩腹部,也可刺激腸胃蠕動,幫助排便。運動方面,可選擇會動到腹部的運動,如捲腹、轉體等等,或者是八段錦的調理脾胃需單舉;按摩部分,可選擇肚臍左右旁兩寸的天樞穴,或者是以肚臍為中心,以右上左下的方式,沿著大腸方向繞圈按摩,讓腸胃順暢,心情也順暢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