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子手札】山林小亮點 發光蕈

文/玉子 |2024.07.26
396觀看次
字級
圖/玉子

文/玉子

發光的生物總是給人非常夢幻的感覺,為人所知的發光生物有螢火蟲、深海生物等,而深入森林中,還可能發現神祕的發光蕈。目前地球上已知的發光蕈超過100種,其中「小菇支系」的成員更是占了大多數。

發光蕈種 生出冷光



台灣的發光蕈有哪些?除較為人知的「發光小菇」之外,高孝偉教授研究團隊更鑑定出幾個新種:墾丁小菇、晶瑩小菇、鹿谷小菇及金星小菇。

那些發光蕈的發光機制是什麼呢?首先,螢光素酶會將螢光素氧化,螢光素的氧化狀態並不穩定,因此後續便會釋出光子、產生微光。發光生物很神奇,產光過程不會產生熱能,因此又被稱為「生物冷光」。

不過,蕈菇究竟為什麼要發光?發光對菇菇有好處或是生態功能嗎?這個問題困擾了科學家許久,其中比較主流的假說有3種:

繁衍自保 還是湊巧?



●繁衍功能:吸引昆蟲前來幫忙播種。

菇菇們通常只需要風力就足以傳播孢子,科學家假設部分森林可能鬱閉無風,因此發光有助於吸引昆蟲,協助散播孢子?然而,有的發光蕈僅在「菌絲」上發光,在產生孢子的菇體上反而不發光!這種案例大概就跟孢子傳播無關了。

●自保功能:趨避食菇者及吸引食菇者的天敵。

菇菇對一些生物來說可謂珍饈,也許發光是某種警戒,以此嚇退吃菇的傢伙們,抑或是吸引食菇者的天敵,間接形成保護效果?

●純粹剛好:單純是代謝過程出現的副產品。

由於發光蕈大多都為腐生性,以死亡植物為食,而降解木質素的過程會產生有毒的過氧化物,也許蕈菇在為自己解毒的過程產生了冷光。

無論如何,關於發光蕈的謎團還很多,期待未來科學家們找到更進一步的答案!

想要尋訪發光蕈嗎?發光小菇近年逐漸成為觀光旅遊的小亮點,5月到10月間正是它出菇的時期,它尤其喜愛雨後潮溼的山區與竹林,在阿里山、新化林場、墾丁有機會發現!不過,偏僻的山林有一定的危險性,除了要注意腳邊的蛇蛇之外,夜觀前請一定要探過路線避免迷路喔!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