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苔是不是菜?

文/鹿鳴 |2025.07.30
80觀看次
字級
圖/Julia Chou

文/鹿鳴

可以脆、可以韌、包著白飯,還能加點配料,海苔好不美味!碗裡的米飯或湯麵上頭,點綴著海苔絲,更顯精緻也更添食欲了。炸薯條上的海苔粉,香氣十足,讓人一口接一口。

海苔,是海裡的「菜」嗎?

原形紫菜 變身海苔



海苔來自海洋,不算是「菜」,是一種海藻—— 條斑紫菜,紅藻門新紫菜屬。這種東亞地區常見的食用海藻,分布於太平洋西部日本、朝鮮半島、中國大陸沿海。

紫菜經過加工程序後,變身成為薄片狀的加工食品,就是我們熟悉的海苔!

藻類植物沒有一般植物的根、莖、葉,是整體都能行光合作用,倚靠太陽的能量,再加上海水的養分,就能生長。潮起潮落間,它們附著在岩石、海岸搖曳生長。人類當然懂得人工栽培,設置養殖網棚,紫菜就能在上頭悠然地生長、蔓延,然後豐收。

條斑紫菜的生長史有兩階段:

葉狀體階段:生長期大約是秋季到翌年春夏之交,會因為環境影響而有所差異。肉眼可見藻體呈現葉片狀,隨生長環境有所變化,多為卵形或長卵形。顏色多紫紅、紫黑或紫褐色,藻體邊緣有著皺褶。

絲狀體階段:條斑紫菜的果孢子在春季到初夏,會從葉狀體上釋放出來,幾乎看不見,隨海水漂流。等接觸到軟體動物的貝殼或含碳酸鈣的物體,就會附著,鑽進內部萌發,長成不規則分枝的或彎曲的絲狀體。

葉狀體階段與絲狀體階段二者交替,在形態上完全不同,充分展現適應不同生長環境的生命力。

潮間超市 生命之旅



紫菜怎麼變身成海苔呢?

趕在春天的尾巴,將成熟的紫菜葉狀體晒乾,放入含有海水的容器,釋放果孢子。釋放量足夠後,撈出葉狀體,將果孢子水依一定比例噴灑在放有貝殼、牡蠣殼的培育池,果孢子會附著殼上並鑽入生長成絲狀體。待入秋水溫下降,絲狀體會開始成長。9月底10月初北方冷空氣南下時,就是最佳採苗時。

等到水溫與水流條件適合,把附著有絲狀體的殼放到竹筏上,或把網子浸泡在充滿紫菜苗的水中,再將竹筏、網子放到潮間帶上。10月下旬到隔年2月,是最佳養殖季。

氣溫影響紫菜的生長,風浪愈大、天氣愈冷,紫菜會長得又厚又美又大片,該收割了!愈是冬天,採收次數愈多,產值也愈高。

紫菜經過數次清洗後打成紫菜糊,接著把紫菜糊平鋪在模具上,晒著暖洋洋的太陽或送進溫暖的烘乾室,洗烘後顯得薄脆的「海苔」直讓人垂涎!

人工栽培的目的是提高紫菜產量,但也確保來到消費者手中的紫菜,品質穩定。

百年歷史 現代風潮



海苔不是新興食物,在食物史中已經出現數百年。

《神農本草經》說紫菜是清熱解毒、益氣補腎的食療食材。日本在約400年前的江戶時代,拿紫菜做成壽司用海苔,就是現在熟悉的壽司、飯糰靈魂要角。據說,就是為了讓紫菜更方便食用,才發明模具壓出方形海苔。

海苔張張薄如紙,卻是營養倉庫。

海苔的蛋白質含量約是海苔重量的35%,如此的豐富,但要一下子食用大量海苔以補充蛋白質,著實不容易,不過還是素食者補充蛋白質的一大助力。

海苔也含有多種人體所需胺基酸以及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如維生素A、B群、鈣、鐵、碘等,還有膳食纖維,能夠維持身體的運作。

海苔可以入主食,可以做配菜,也能當零食,喜歡哪些吃法?市售海苔追求美味有時添加物過多,會造成身體的負擔,可以多多選擇原味海苔,吃出健康,吃出原本好滋味!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