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泥巴日

文/山羊 |2024.06.28
1016觀看次
字級
圖/KIMI

文/山羊

明天6月29日是「國際泥巴日」(International Mud Day),有不少國家的人會在每年的這一天大玩「泥巴戰」,將自己與別人弄得髒兮兮的,藉著「泥巴」來拉近人與人,以及人與土地間的距離,大肆慶祝一番。

平常都只能趁著下雨過後,學校操場出現一灘灘的泥巴坑時,和同學踩泥漿過過癮的小明,真希望自己也能像中、南部很多人一樣,參加在農田裡舉辦的泥巴大戰,在泥漿中打躲避球、拔河、賽跑等活動,大小朋友身上全都沾滿烏黑的泥巴,現場氣氛嗨到最高點。如果可以,明天不正是這樣的好時機嗎?

他也希望至少能玩玩阿公小時候曾玩過的「甩泥巴碗」(或稱「摔土碗」)遊戲:就是用泥巴捏成一個凹狀像碗的東西,跟玩伴奮力將碗口朝下往地上摔,看誰的碗底破的洞比較大,爆的聲音比較響,誰就贏了。這時,輸的一方就得用自己的泥巴捏成像水餃皮的薄片,負責幫勝方的洞補好,然後繼續捏碗、甩破、補洞,誰的泥巴剩得多,誰就是最後勝利者。

想到這些,小明很好奇「國際泥巴日」是怎麼來的,希望有一天能像世界各地的小朋友一樣,盡情玩「泥巴戰」。

一千美元 一樁美事



國際泥巴日始於2009年,在北愛爾蘭首府貝爾法斯特所舉行的一項世界論壇,當時,「兒童自然行動合作組織」的成員,來自澳洲的吉莉安.麥考莉夫(Gillian McAuliffe)與來自尼泊爾的比什努.巴塔(Bishnu Bhatta)聚在一起,構想如何能讓兒童增進對社區與周遭世界的情感。

談到兩地兒童玩泥巴戰所面臨的挑戰時,吉莉安說她的社區到處是沙地,孩子沒泥巴可玩,也有不願「弄髒」衣服的文化。反觀尼泊爾,到處是泥土,孩子煩惱的是沒衣服可弄髒,也沒肥皂可把弄髒的衣服洗乾淨。

回澳洲後,吉莉安向社區一群7、8歲孩子提到尼泊爾孩童的處境,想不到他們馬上決定送衣服給尼泊爾的孩子,讓他們可盡情在泥地裡玩耍。他們在3周內籌集1000美元,寄給比什努幫孩子買衣服與肥皂,以及為當地一家孤兒院的孩童舉辦一場玩泥巴活動,讓他們吃到5個月以來的第一頓豐盛大餐!

從此以後,雙方都會在每年的同一時間,分別在自己國家裡一起玩泥巴。2013年,有6個澳洲家庭甚至遠赴尼泊爾,與當地孩子聚在一起參加慶祝活動,並資助翻修了孤兒院。

由於這一千美元,尼泊爾與澳洲兒童之間的交流,激勵了許多國家的兒童、家庭與教育工作者的合作參與,成就了每年紀念6月29日國際泥巴日這樁美事,讓全世界共同懷著人皆平等的精神:也就是在泥巴日這天,無論男女老少、種族、膚色或宗教,只要被泥巴覆蓋,大家看起來都一樣!

親近土地 增強免疫



如果你認為玩髒兮兮的泥巴很可怕,因而猶豫不前,其實也很正常。不過可以先想一下為何有人願花大把鈔票買泥漿面膜來敷臉,或者很多動物都喜歡洗泥巴浴這些事。

主要是因為泥漿中含有不少礦物質,對身體健康有好處。而且有許多研究顯示,接觸一定量泥土中的細菌有助於增強我們的免疫力,如果生活在幾乎無菌的環境,反而會讓我們的身體非常脆弱。

另外,玩泥巴能讓孩子走到戶外,親近土地。這種戶外活動有助於兒童發展及練習一些運動技能,提高觸覺等感官意識,以及改善手眼協調的能力。

所以有機會的話,就以「國際泥巴日」這天為藉口,別怕弄髒身體,全家一起玩玩泥巴,先從捏泥巴開始,發揮創意做個泥雕、泥餅、泥蛋糕等,甚至蓋一座泥巴城堡。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