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個月大男嬰腹脹 肝內神經母細胞瘤作怪 陳玲芳 |2024.03.20 語音朗讀 504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醫師提醒家長,神經母細胞瘤的體徵和症狀,會因表現部位而異,主要症狀包括腹脹、腹痛、嘔吐、體重減輕、厭食、疲勞和骨痛。示意圖。圖/pexels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4個月大男嬰,之前無任何全身性疾病,有按時接種疫苗,家長卻意外發現從2個月前,開始出現腹脹,但並未觀察到患者有嘔吐或噁心,也無腹瀉或大便顏色的改變,只是男嬰的胃口,卻愈來愈大,目前的嬰兒配方奶粉攝取量,為每4小時120毫升。國泰綜合醫院小兒科主任級醫師林隆煌,為男嬰安排理學檢查,實驗室數據顯示,男嬰有輕度貧血,白細胞稍微增多,肝功能異常等。腹部超音波檢查報告,肝臟內有大小不一多發的高迴聲實質性腫塊,疑為肝母細胞瘤或神經母細胞瘤。後續接受肝臟切片,病理報告確診為「肝內神經母細胞瘤」。 神經母細胞瘤,是除了腦腫瘤之外,兒童最常見的實體腫瘤。絕大多數病例,為學齡前幼兒,有些病例在出生前就開始了,不尋常的病例,則出現在青春期;已知沒有環境因素,會導致神經母細胞瘤;神經母細胞瘤,也很少有家族遺傳。兒科醫師指出,滿周歲前的嬰兒,通常會患上一種侵襲性較小的神經母細胞瘤 ,並且可以成熟為良性腫瘤。示意圖。圖/pexels林隆煌指出,與12-18個月以上的兒童相比,神經母細胞瘤在嬰兒中的表現,往往大不相同;滿周歲前的嬰兒,通常會患上一種侵襲性較小的神經母細胞瘤 ,並且可以成熟為良性腫瘤;12-18個月以上的兒童,通常會導致更具侵襲性的神經母細胞瘤,通常會轉移到重要器官,並可能擴散到全身。嬰兒肝臟的快速增大,可能是由於肝母細胞瘤、淋巴瘤、轉移性神經母細胞瘤或肝腫大,各種非惡性原因中的任何一種,肝母細胞瘤的診斷,可透過肝臟超音波檢查,通常會顯示實體腫塊的「占位性」病變,這與異常高水平的α-胎兒蛋白有關。國泰綜合醫院小兒科主任級醫師林隆煌表示,神經母細胞瘤,是除了腦腫瘤之外,兒童最常見的實體腫瘤。圖/國泰醫院提供林隆煌提醒家長,神經母細胞瘤的體徵和症狀,會因表現部位而異,主要症狀包括腹脹、腹痛、嘔吐、體重減輕、厭食、疲勞和骨痛。確認神經母細胞腫瘤的常見測試,包括完整的病史收集和體格檢查與評估,以及血液檢查、尿液檢查、腹部超音波、X光檢查、電腦斷層掃描或磁振造影檢查等。必要時需做骨髓檢查,以確認骨髓是否受侵。 前一篇文章 環境、生活習慣成因 警惕健康異常不容忽視 下一篇文章 2023健檢10大異常 痔瘡居首其次胃潰瘍 熱門新聞 01聯合國衛塞節慶典 佛光山與會2025.05.0802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緣起與還滅─從佛教的觀點 看未來的世界 4-32025.05.0803榮譽勳章博物館 訴說得主英勇故事2025.05.0804結石恐致急性腰痛 好發夏季應多喝水2025.05.0905社論--關稅談判須公開透明2025.05.0806曼谷文教中心 親子彩繪燈籠 2025.05.0807社論--大罷免、大讓步、大對抗2025.05.0908莊靜君 將台灣書籍推向全世界2025.05.1009馬祖佛光緣贈《365日》 旅宿願點亮旅人心靈2025.05.0910【女兒的愛】讓我照顧您2025.05.09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預防過敏性花粉症 多吃蔬果咖啡渣含抗氧化物質 能入菜當面膜用途廣搶救奮力生存孩子 飢餓三十開跑 蘋果皮抗氧化控糖 果皮酚酸調節代謝小胖威利病友 展出41幅畫作結石恐致急性腰痛 好發夏季應多喝水 作者其他文章搶救奮力生存孩子 飢餓三十開跑 居家照護不踩雷 傷口好得快小胖威利病友 展出41幅畫作照顧植物人 不忘做伸展操桑椹養顏抗衰老 母親節蛋糕好選擇愛從1開始 一塊關懷更生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