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個月大男嬰腹脹 肝內神經母細胞瘤作怪 陳玲芳 |2024.03.20 語音朗讀 645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醫師提醒家長,神經母細胞瘤的體徵和症狀,會因表現部位而異,主要症狀包括腹脹、腹痛、嘔吐、體重減輕、厭食、疲勞和骨痛。示意圖。圖/pexels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4個月大男嬰,之前無任何全身性疾病,有按時接種疫苗,家長卻意外發現從2個月前,開始出現腹脹,但並未觀察到患者有嘔吐或噁心,也無腹瀉或大便顏色的改變,只是男嬰的胃口,卻愈來愈大,目前的嬰兒配方奶粉攝取量,為每4小時120毫升。國泰綜合醫院小兒科主任級醫師林隆煌,為男嬰安排理學檢查,實驗室數據顯示,男嬰有輕度貧血,白細胞稍微增多,肝功能異常等。腹部超音波檢查報告,肝臟內有大小不一多發的高迴聲實質性腫塊,疑為肝母細胞瘤或神經母細胞瘤。後續接受肝臟切片,病理報告確診為「肝內神經母細胞瘤」。 神經母細胞瘤,是除了腦腫瘤之外,兒童最常見的實體腫瘤。絕大多數病例,為學齡前幼兒,有些病例在出生前就開始了,不尋常的病例,則出現在青春期;已知沒有環境因素,會導致神經母細胞瘤;神經母細胞瘤,也很少有家族遺傳。兒科醫師指出,滿周歲前的嬰兒,通常會患上一種侵襲性較小的神經母細胞瘤 ,並且可以成熟為良性腫瘤。示意圖。圖/pexels林隆煌指出,與12-18個月以上的兒童相比,神經母細胞瘤在嬰兒中的表現,往往大不相同;滿周歲前的嬰兒,通常會患上一種侵襲性較小的神經母細胞瘤 ,並且可以成熟為良性腫瘤;12-18個月以上的兒童,通常會導致更具侵襲性的神經母細胞瘤,通常會轉移到重要器官,並可能擴散到全身。嬰兒肝臟的快速增大,可能是由於肝母細胞瘤、淋巴瘤、轉移性神經母細胞瘤或肝腫大,各種非惡性原因中的任何一種,肝母細胞瘤的診斷,可透過肝臟超音波檢查,通常會顯示實體腫塊的「占位性」病變,這與異常高水平的α-胎兒蛋白有關。國泰綜合醫院小兒科主任級醫師林隆煌表示,神經母細胞瘤,是除了腦腫瘤之外,兒童最常見的實體腫瘤。圖/國泰醫院提供林隆煌提醒家長,神經母細胞瘤的體徵和症狀,會因表現部位而異,主要症狀包括腹脹、腹痛、嘔吐、體重減輕、厭食、疲勞和骨痛。確認神經母細胞腫瘤的常見測試,包括完整的病史收集和體格檢查與評估,以及血液檢查、尿液檢查、腹部超音波、X光檢查、電腦斷層掃描或磁振造影檢查等。必要時需做骨髓檢查,以確認骨髓是否受侵。 前一篇文章 環境、生活習慣成因 警惕健康異常不容忽視 下一篇文章 2023健檢10大異常 痔瘡居首其次胃潰瘍 熱門新聞 01【閃文集】 駝峰天使2025.11.0402台中新社花海 重現經典卡通2025.11.0603魏碧糈 用茶講心教品德2025.11.0104【墨香流韻】一筆清香 一念無塵 梅適情2025.11.0205【營養專欄】破解糖尿病飲食4大迷思2025.11.0106【修行在人間】佛心的慈視62025.11.0207【看人間】老人應要活得快樂,而不是活得合理2025.11.0408社論--做自己的數位主人2025.11.0209星雲大師全集⑲【佛教管理學②】禪門的管理法⑤2025.11.0110健保補充保費變革 政院急踩煞車2025.11.07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飲食調理養肺潤燥 立冬防咳、過敏攝取益生菌腸保健康 泡菜味噌納豆好菌多中藥本草文化節 11月8日故宮南院登場立冬宜養腎固元氣 和緩運動避免熬夜學童當小農 種出玉米窗簾食物燒焦、蔬菜久煮 烹調不當破壞營養素 作者其他文章飲食調理養肺潤燥 立冬防咳、過敏立冬宜養腎固元氣 和緩運動避免熬夜伊甸推頤養食 讓長輩吃得美味握力減弱健康警訊 反映身體功能下降AI判讀、基因、血液檢測 3技術早期揪出失智症防腸病毒、流感 洗手降25%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