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習慣的關鍵是持續性,動作多樣化,訓練強度應隨著能力提升而調整。圖/123RF
【本報台北訊】在健身資訊氾濫的現代社會,許多人執著於各種快速解法:從昂貴的補充品、各式訓練器材,到各種生物駭客手法,卻忽略真正有效且免費的基本原則。以下是專家一致認可、最具影響力的6大健康行動方針。
1.穩定比完美更重要:專家指出,健康習慣的關鍵是持續性,完美主義往往導致一錯就放棄的惡性循環。在低潮時做出小幅度的正向行動,例如短暫散步或簡單伸展,更能創造長期累積效益。
2.多樣化動作,保持身體機能:專家建議每周涵蓋8種動作需求,有助維持關節靈活性與功能性表現:5大基礎動作模式:推、拉、髖關節鉸鏈、深蹲、負重行走;3個動作平面:前後、側向、水平旋轉。
3.進行阻力訓練,不論形式:好處包括改善血糖、降低發炎與血壓、增強骨質與免疫力。即便每天5分鐘深蹲、伏地挺身,也能明顯改善體能。
4.實踐漸進式超負荷:訓練強度應隨能力提升而調整,包括增加次數、阻力重量、採進階變化動作。
5.優化睡眠品質:方法包括穩定的作息時間、睡前放鬆活動、白天適量日照、晚間避免重食或過度藍光刺激、睡眠環境降溫與調整寢具舒適度。
6.建立正向飲食習慣與環境:無需極端節食,重點是增加營養密度高的食物攝取,如蔬菜、水果、全穀物與蛋白質;透過添加而非限制的心態改變,能更持久地建立飲食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