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含檸檬酸的水果,例如柳橙、檸檬、橘子等,可減少草酸鈣結晶形成,進而抑制結石形成或復發。圖/123RF
【本報台北訊】炎炎夏日,排汗量大使得小便量減少,如果沒有適時補充水分,尿液濃度提高,容易沉澱形成結石。國泰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蔡樹衛表示,夏天是泌尿道結石好發的季節,多喝水可以稀釋尿液,降低結石形成並增加結石排出的機會。另外,要調整飲食習慣,禁重鹹、少吃高草酸食物。
結石好發於中年男性,蔡樹衛說,門診有一名36歲上班族,沒有任何慢性疾病,連續2年的夏天都因為血尿、左腰疼痛等症狀,半夜叫救護車掛急診,2次都是左側輸尿管結石阻塞造成疼痛。第1次在接受止痛藥及多喝水後,隔天排出一顆米粒大小的結石;第2次因為石頭過大,接受體外震波才順利排出。
少量多次飲水 一天3000西西
根據台灣健保統計,泌尿道結石盛行率約10%,平均每10個人就有1人是結石病患。台灣位於亞熱帶,夏天氣溫高,導致流汗多而尿量減少,結石發作的機率是冬天的3∼5倍。一但發作就會疼痛難耐甚至解血尿,嚴重影響生活品質,甚至引起併發症如急性膽囊炎、胰臟炎、腎臟功能受損等。
蔡樹衛指出,泌尿道結石可能發生在腎臟、輸尿管、膀胱、尿道等部位,症狀包括疼痛、血尿、尿路感染等,偶爾也會伴隨發燒、寒顫、腹脹、下痢、反胃、嘔吐等情形。有發生過結石的病患,5年內復發的機率可高達50∼70%,因此定期追蹤及了解如何預防復發相當重要。
泌尿道結石的預防重於治療,充足飲水為避免結石的不二法門,飲水量一般建議一天至少3000西西,並需要平均分配飲用(少量多次)。蔡樹衛強調,食物控制也不可少,要避免吃高草酸、高鹽、高普林食物,並適量攝取鈣質。適度運動有助於排出小結石,但避免過度劇烈運動,大量流汗可能導致體內水分流失。
有結石的人,要多喝水、調整飲食,蔡樹衛分享改善泌尿道結石的飲食策略,以下這樣吃,不NG:
濃茶、濃咖啡 留意攝取頻率
1.限制高草酸食物:蔬菜普遍含高草酸,又以菠菜含量最高,建議少吃。濃茶、濃咖啡、巧克力、堅果、豆類、草莓等,也是高草酸食物,要注意食用量及攝取頻率。
2.控制鹽分攝取:高鹽分會增加尿液中鈣的排泄,造成腎臟負擔,也會提高結石形成機率。
3.避免高普林食物:尿酸結石患者應減少豆類等高普林食物的攝取。
4.適當補充鈣質:鈣質可以和草酸結合,減少草酸結石的形成,但要注意適量,過多也可能造成問題。
5.多吃含檸檬酸的水果:檸檬、柳橙、柑橘等水果富含檸檬酸,可減少草酸鈣結晶形成,進而抑制結石形成或復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