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飾妙供】 菩薩瓔珞法喜莊嚴 |2024.02.25 語音朗讀 7773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佛教也用瓔珞來譬喻教義,指的是菩薩修行的種種智慧和法門。圖/資料照片 文/本報綜合報導 佛教造像藝術已有數千年的歷史,瓔珞裝飾形式也在不斷地變化。瓔與珞,本意均為似玉的美石。瓔珞成詞,無論發音還是內涵,都給人以華美雋永、高貴神祕之感。瓔珞也做纓絡,通俗而言,其實就是金屬、珠寶、玉石等穿聯或編織成串,戴在頸項上的裝飾品。後來,由於菩薩信仰在漢地盛行,作為菩薩重要嚴飾的瓔珞也日益受到人們的喜愛。唐宋時,信佛的婦女佩戴以金玉寶石製成的項鍊,稱為瓔珞,是佛家特殊的飾品,用以表達對佛菩薩的虔誠之心。特別是在佛教經典與文學藝術中經常提及瓔珞,字裡行間的讚美尊崇之情,溢於言表。事實上,瓔珞並非毫無內涵的普通項鍊,而是受到佛菩薩青睞、有特殊意義的稀世珍寶,具超凡脫俗的屬性,可謂供養中的極品法寶。學者透過佛經考證,認為瓔珞主要是菩薩、天女配戴的飾物,其形制以項飾為主。圖/資料照片文化起源 宗教隱喻作為一種歷史悠久的飾品,瓔珞最初只是古印度的項鍊搭配,該地區的人們喜歡用色澤豐富的珠寶玉石、香花果實串聯成鏈來裝飾身體,前者稱瓔珞,後者為華鬘。古印度人喜歡配戴瓔珞和華鬘,並以之為風尚,一方面出於美觀的考慮,更重要的是為了彰顯身分富貴。瓔珞多以珠寶玉石等製作而成,平民基本上消費不起,唯有王公貴族才能夠時常佩戴,瓔珞進而成為身分地位的象徵。孕育於古印度文化的佛教,對瓔珞的偏愛非同凡響,甚至在經典中將其推及信仰至寶。《佛所行讚》記載,釋迦牟尼佛為太子時,瓔珞莊嚴身。大乘佛教重要經典《妙法蓮華經》、《華嚴經》、《大方等大集經》等都有篇幅述及瓔珞,有的談瓔珞在供養、莊嚴法身方面的價值功用,美觀自不必說,向佛菩薩供養瓔珞,能得到無量功德。古印度人喜歡配戴瓔珞和華鬘,一方面出於美觀的考慮,更重要的是為了彰顯身分富貴。圖/資料照片經文有的描述瓔珞的材質,如「金、銀、琉璃、硨磲、瑪瑙、真珠、珊瑚」等七寶,合成眾華瓔珞;有的介紹瓔珞的佩戴方法,不僅可做項鍊,還能當成手鏈、臂釧來戴;有的讚歎瓔珞的特點,在佛教世界中可放五色光明,「光明靡不照耀」。佛教用瓔珞來譬喻宗教教義,以彰顯佛法的珍稀玄妙。在大乘律典《菩薩瓔珞本業經》中,全文前後共出現約四百次「瓔珞」,但所指的對象並非裝飾用的瓔珞,而是與經中所闡釋的菩薩修行法門相呼應,稱「菩薩瓔珞」、「瓔珞妙法」等,用以比喻菩薩修行的種種智慧和法門。在佛教裡,無論經典還是佛教造像藝術,瓔珞是菩薩莊嚴法身不可或缺的珍寶。圖/資料照片藝術創作 傳承演變 佛教造像藝術發展後,瓔珞得到生動具象的表現,並隨著佛教在不同地域的傳播和本土化,其藝術風格漸漸發生變化。早期印度佛教造像具代表性的犍陀羅藝術,對菩薩身上瓔珞的雕刻描摹比較簡潔,一種是以表現胸前的珠鏈式項飾為主,多為單條短瓔珞,一般長度不過前胸;另一種則是短項飾,與斜跨左肩垂至腰部的長瓔珞相互搭配。佛教傳入中國以後,由於菩薩信仰的盛行,佛教造像藝術出現了大量菩薩的創作題材。在隋代之前,瓔珞主要傳承外來的簡潔古拙風格,表現為擬珍珠玉石球狀物穿聯而成胸飾,前部中央重要部位加以裝飾,普遍較長,有時垂至腰腹、膝部,多呈「U」形或「X」形。唐代延續前代瓔珞裝飾形式,但已經開始融入大量的中國文化元素,有了更強烈的創新意識,在細節的刻畫上更為精緻、豐富。這時候,出現了垂於胸前的項圈式、珠鏈式短瓔珞,受中國古代傳統玉佩文化的影響,「U」形瓔珞也從印度傳入的單層式演變為多重層疊,更為繁複,甚至還出現網狀瓔珞。在佛教裡,菩薩與瓔珞是最般配的,無論經典還是佛教造像藝術,瓔珞是諸天聖眾,尤其是菩薩莊嚴法身不可或缺的珍寶。由於菩薩信仰在漢地盛行,作為菩薩重要嚴飾的瓔珞,也日益受到人們的喜愛。圖/資料照片菩薩瓔珞有多美從字面來看,瓔,是似玉之石;珞,為石堅硬貌。瓔珞並稱,指的是各種珠玉、寶石製成的裝飾品。《說文解字》有同音的「纓絡」,意為紡紗編織、連綴而成的冠飾或頸飾。瓔珞一詞,最早出現在漢譯佛經,如《中阿含經》:「沐浴香薰,著明淨衣,華鬘瓔珞,嚴飾其身。」瓔珞來自梵文,南朝《玉篇》解釋為「頸飾」。瓔珞隨著佛教東傳走進漢人的視野,從已有「纓絡」創造出「瓔珞」新詞。學者透過佛經考證,認為瓔珞是菩薩、天女配戴的飾物,其形制以項飾為主,但也不局限於頭飾、鐲釧、耳飾等飾物。按照材質來說,瓔珞有單一材質和多寶之分。《添品妙法蓮華經》載:「又雨千種天衣,垂諸瓔珞、真珠瓔珞、摩尼珠瓔珞、如意珠瓔珞,遍於九方。」其中真珠、摩尼珠等皆是天界的珍貴珠寶。莫高窟是佛教藝術的精華,其中的菩薩瓔珞飾品,造型複雜多變。初唐第57窟,因壁畫中一尊菩薩像而被譽為「美人窟」。這位菩薩是南壁的一位脅侍菩薩,寶冠璀璨,天衣飄逸,極富華美之感,其中瓔珞的刻畫,更是細膩傳神。整體結構是雙層短瓔珞搭配交叉式長瓔珞,金光燦爛的項圈鑲嵌寶石,與整體華麗的衣飾完美結合。莫高窟是佛教藝術的精華,其中初唐第57窟,因壁畫中一尊菩薩像而被譽為「美人窟」。圖/資料照片 前一篇文章 【盡虛空界】六牙白象普賢菩薩 下一篇文章 【龍王護佛】龍年行佛 財運亨通 熱門新聞 01【詩】夏身2025.08.1502北區知賓培訓 以專業服務廣度有緣人2025.08.1403超新星爆炸 害地球物種大滅絕2025.08.1704挑戰你我認知 超級地球數量超預期2025.08.1705IABS大會 佛光山AI佛典翻譯受矚2025.08.1506泰華寺致力譯經 促南北傳佛教融和2025.08.1407陳英俊 春風化雨途中法律助人2025.08.1608屏東講堂 佛光兒童發願奉行三好2025.08.1509蔬食族營養健康滿點 補充蛋白質、鐵、B122025.08.1410社會光明面報導獎揭曉 參賽數創高2025.08.15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最美微笑佛造像佛笑有五因緣 放五色光加持眾生星雲大師一筆字 書法字源善友太子入海取如意珠千年古寺 藏壁畫清明上河圖【花開見佛】大雄寶蓋 佛陀拈花 作者其他文章面對災厄無常 善念可化解與修復天然營養時蔬料理當義工 可延緩老化創意處方箋 滋養心靈活力倍增北韓秀新型驅逐艦艾草可內服外用 有效抗菌淨化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