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畇澔醫師探視病人示意照。圖/台北慈濟醫院提供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車禍、墜樓、工地意外、跌倒等是創傷的主要原因。 台北慈濟醫院急診部醫師陳畇澔提醒,車禍是所有創傷原因中最常見的一種,創傷造成的內出血,初期可能症狀不明確,容易被忽略,但其出血量卻會隨著時間增加,因此務必謹慎面對。
陳畇澔表示,四肢的外傷出血,通常明顯可見且能即時處置,但若是軀幹如胸腹部出血、骨盆骨折等內出血,往往需要詳細檢查才能診斷,且需要進一步安排手術止血。然而,軀幹內出血,無法透過直接壓迫傷口來初步止血,因而造成大量的血液流失,嚴重內出血,可能導致病人休克死亡。
據統計,因創傷性出血而導致的死亡中,有高達9成為軀幹內出血,所以對醫院急診和創傷小組來說,最重要的就是「搶時間,找到出血點並止血」。
陳畇澔指出,主動脈復甦性血管內球囊閉合術(REBOA)是近年來開始應用在創傷患者的微創止血術式,而台灣近來納入健保給付而開始推行,有了這項利器,將能有效提升嚴重創傷且困難止血傷患的存活機會。
醫師指出,因創傷性出血而導致的死亡中,有高達9成為軀幹內出血,因此盡快「止血」非常重要。圖/台北慈濟醫院提供
為快速檢視傷者情況,當重大外傷病人來到急診,通常會先去除其衣物,確認是否有明顯可見的外傷,予以緊急處理,即使沒有外在出血或肢體變形,醫師仍需依據病患情況與創傷機轉來考量是否有「內出血」可能,進一步利用超音波或電腦斷層等影像來診斷。
若確定有臟器出血、骨盆骨折等嚴重出血,需進一步交由其他專科醫師執行手術止血。陳畇澔說,近來研究發現,主動脈復甦性血管內球囊閉合術,運用於創傷病人的效果相當好。
他也提醒,不明腹部疼痛、胸悶痛、呼吸喘、頭暈、心跳加速、心悸,都是內出血進展成休克前的表現,雖然新型止血技術能有效搶救創傷病患,但民眾如有任何不適仍應及早就醫,以免延誤搶救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