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江實驗室主任、阿里雲創始人王堅 大模型技術的可能性

文/記者張璇 |2024.01.21
376觀看次
字級
圖/新華社
王堅於2023年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上發表演說。圖/新華社

文/記者張璇

王堅是阿里雲創始人,同時參與之江實驗室運作,他於2023年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上,接受訪談,分享AI大模型的發展。



記者:您眼中的互聯網在這十年的發展是怎樣的?

王堅:這十年互聯網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十年前,移動互聯網也是剛剛開始發展起來的,但是到了今天,就有人說,之後再開啟的人工智能時代,可能比移動互聯網的發展要更加有意思得多。烏鎮峰會見證了這個產業的變化,是很了不起的。

在這期間,我們也看到有新生力量、新的企業嶄露頭角,互聯網行業的新陳代謝很快,我覺得互聯網在很長時間內,可能在五十年,甚至一百年間都會持續影響我們,這中間會發生很多事情,烏鎮峰會一定會見證這些事的發生。

人工智能┼時代來臨

記者:您眼中的烏鎮峰會是怎樣的?

王堅:我覺得烏鎮發生了很多變化,這樣一個看起來歷史悠久、並且不位於城市中心的地方,能吸引大家來參加烏鎮峰會,讓我們形成對互聯網的認知,是很有象徵意義的。

峰會本身還是有很大向心力的,每一屆內容都不一樣,大家會期待著下一年會議的舉辦,所以它形成了歷史的習慣以及某種對未來的期待,這樣的會其實是很難得的。

記者:本次烏鎮峰會您關注了哪些主題?

王堅:把數字經濟跟工業體系連在一起,我覺得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話題。今天人工智能很熱門,我們確實到了一個「人工智能┼」的時代,人工智能到了新的階段,但不是簡單地加一個應用的問題。

我相信在未來新的工業體系,它也是會以計算為核心的新的技術體系來支撐。那當然裡面會有幾個大家比較熟悉的技術,而且除了人工智能,還會有新技術體系的出現。

想像空間無限美妙

記者:從阿里雲的創始人,到「民企院士」,再到之江實驗室主任,您如何看待自己的身分轉換?

王堅:在身分轉換的過程中也讓我經歷了不同的科技創新方式。不管是在大學、外企,還是在民營企業、之江實驗室,看似變化,其實也可以說是沒有變化,因為都是在用不同的方式做科技創新,推動產業發展。

其中,產學研是很關鍵的,過去我們講產學研的時候會強調它是一個過程中的不同階段,產是產,學是學,研是研,我們希望把它串起來,但很少覺得它是一個有結構的、緊耦合的機制,其實產學研聯動起來才能真正地發揮出很大的作用。所以我想之江實驗室可能就是起著這樣作用的存在。

記者:AI大模型是行業的關注焦點,您怎麼看待這一技術趨勢?

王堅:GPT(Generative Pre-Trained Transformer,即生成式預訓練Transformer模型)的潛力在今天還是沒有被很好地看透,大模型技術還有很多可能性。

你把GPT當做是一個新的工具,工具還能幹什麼?我們今天也是不知道的。你可以把GPT看作是一個新發明的輪子,那麼這個輪子你可以幹什麼?你可以用在自行車上、汽車上?還是火車上?這個想像的空間還是非常大的。

對我們來說是多了一個輪子,那互聯網就是你的動路,如果把我這兩個比喻放在一起,可以想像之後三十年還是很美妙的。

另外一個比喻,是雲計算和GPT的關係,就像是電和電動機的關係,所以如果把GPT當做我們發明的輪子,它跟互聯網的關係,就是車跟路的關係。

新華社港台部供稿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