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IRO覓光聯合創始人酈軻 精準化是行業發展趨勢 文/記者馬江 |2024.01.21 語音朗讀 634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圖/新華社覓光團隊進行研發。圖/新華社覓光團隊不斷進行研發。圖/新華社 文/記者馬江AMIRO覓光曾多次獲得德國IF、德國紅點設計大獎、美國IDEA工業設計大獎、日本G-mark等國際知名設計獎項。他們積極推動產學醫研合作,與大學合作共建聯合實驗室。創始人兼CIO酈軻接受專訪,分享青年創業者如何弘揚企業家精神,以及公司未來發展。記者:您認為互聯網時代成長起來的創業者,對於社會應有怎樣的責任與擔當?酈軻:我們是非常幸運的。我們這一代創業者是大約十年前移動互聯網的創新浪潮裡面成長起來的,如今進入到移動互聯網和智能時代切換的階段。覓光做的是把用戶的價值、經濟的發展和技術的創新運用有機結合,持續將前沿的科學技術應用到家用產品場景之中,讓每個消費者獲得更好的護膚價值和體驗,與此同時又帶來一定的經濟效益,從而推動正向循環。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記者:作為浙商,您認為「四千精神」(走遍千山萬水、想盡千方百計、說盡千言萬語、吃盡千辛萬苦)對您有什麼影響?酈軻:我在杭州生長,老家是紹興諸暨。一九八○、九○年代,父輩在創業過程中,經常會睡在火車硬座的座位底下前往東北或者華北地區,或是很年輕的時候就去國外打拚,然後回歸大陸。我認為,我們這一代浙商,是在無數創業故事的耳濡目染下成長起來的,是在「四千」精神的激勵下奮發有為的。記者:覓光是在二○一五年創立的,當時已經有很多國際品牌在大陸有了一定影響力和滲透力。覓光是如何取得今天的成績的?酈軻:覓光能夠取得今天的成績,和我們的理念關係密切。首先,我們認為消費需求在不斷升級,精準化是行業發展的趨勢,所以我們堅持精準護膚。同時,我們發現國外的品牌更多是基於它的本地或本土人種和用戶進行研發的,並不是因人而異的。中國人的皮膚特點是特別薄且脆,但深皮層又特別厚,所以我們表皮的能量要盡量減少,而真皮和更底層則要更加充沛。此外,我們在技術領域不斷地研究和深化。我們在進入這個領域時,就將前沿的科技進行家用化落地,相當於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給消費者一個更好的價值和功效體驗。臨床實驗發表論文記者:在科技創新方面,覓光具體有哪些措施?酈軻:今年我們研發的整體投入非常高。在我們的研發過程中,有一個「3┼4」的科研鏈條。「3」指的是三個主攻的方向,分別是數字皮膚、精準遞送和光電治療;而「4」是指智慧光電、光電吸收、精準皮膚測量、精準皮膚靶點。與之對應的是我們的三個內部實驗室,以及我們與浙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重慶大學和四川大學分別成立的四個聯合實驗室。在過去的一、兩年時間裡,我們發表了不少相關科研成果的論文,做了很多臨床實驗。比如跟上海交通大學生物學工程學院發布的關於射頻的幾何排布對於射頻功效的影響,是大陸在光電抗衰領域第一篇在SCI發表的論文。我們還與中山大學第八附屬醫院等眾多醫院開展了一些臨床試驗,因為我們認為只有通過精準的循證才能得到精準的功效。新華社港台部供稿 前一篇文章 【一盒故鄉】共富工坊創辦人 姜鵬 返鄉創業 鄉愁當主題 下一篇文章 之江實驗室主任、阿里雲創始人王堅 大模型技術的可能性 熱門新聞 01印尼佛教大學、佛光山叢林學院 簽MOU2025.11.1202多倫多佛光山 獲頒建築文化遺產獎2025.11.1203修行入廚慈悲入味 台韓寺剎飲食交流2025.11.1204【快樂塗鴉簿】夢幻鳥2025.11.1205【練瑜伽品生活】橋式 簡單動作不簡單2025.11.120695歲巴菲特發告別信:將歸於沉寂2025.11.1207佛光會參與COP30 推廣環保與心保2025.11.130818年首訪陸 西班牙國王今晤習近平2025.11.12093國寶畫故宮南院合體 僅限42天 2025.11.1210法華禪寺皈依典禮 佛子開啟修行旅程2025.11.13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天文學家】劉博洋 用熱愛鏈接大眾與星空【天文學家】鄧李才 找到世界級天文台址【西蘭卡普傳承人】唐洪祥 織錦裡的土家風情【苗繡傳承人】龍祿穎 針功夫 繡出錦繡天地【湘繡傳承人】江再紅 新創意 弘揚工匠精神【易水硯傳承人】鄒天然 硯雕藝術讓石頭成倍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