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IRO覓光聯合創始人酈軻 精準化是行業發展趨勢 文/記者馬江 |2024.01.21 語音朗讀 581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圖/新華社覓光團隊進行研發。圖/新華社覓光團隊不斷進行研發。圖/新華社 文/記者馬江AMIRO覓光曾多次獲得德國IF、德國紅點設計大獎、美國IDEA工業設計大獎、日本G-mark等國際知名設計獎項。他們積極推動產學醫研合作,與大學合作共建聯合實驗室。創始人兼CIO酈軻接受專訪,分享青年創業者如何弘揚企業家精神,以及公司未來發展。記者:您認為互聯網時代成長起來的創業者,對於社會應有怎樣的責任與擔當?酈軻:我們是非常幸運的。我們這一代創業者是大約十年前移動互聯網的創新浪潮裡面成長起來的,如今進入到移動互聯網和智能時代切換的階段。覓光做的是把用戶的價值、經濟的發展和技術的創新運用有機結合,持續將前沿的科學技術應用到家用產品場景之中,讓每個消費者獲得更好的護膚價值和體驗,與此同時又帶來一定的經濟效益,從而推動正向循環。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記者:作為浙商,您認為「四千精神」(走遍千山萬水、想盡千方百計、說盡千言萬語、吃盡千辛萬苦)對您有什麼影響?酈軻:我在杭州生長,老家是紹興諸暨。一九八○、九○年代,父輩在創業過程中,經常會睡在火車硬座的座位底下前往東北或者華北地區,或是很年輕的時候就去國外打拚,然後回歸大陸。我認為,我們這一代浙商,是在無數創業故事的耳濡目染下成長起來的,是在「四千」精神的激勵下奮發有為的。記者:覓光是在二○一五年創立的,當時已經有很多國際品牌在大陸有了一定影響力和滲透力。覓光是如何取得今天的成績的?酈軻:覓光能夠取得今天的成績,和我們的理念關係密切。首先,我們認為消費需求在不斷升級,精準化是行業發展的趨勢,所以我們堅持精準護膚。同時,我們發現國外的品牌更多是基於它的本地或本土人種和用戶進行研發的,並不是因人而異的。中國人的皮膚特點是特別薄且脆,但深皮層又特別厚,所以我們表皮的能量要盡量減少,而真皮和更底層則要更加充沛。此外,我們在技術領域不斷地研究和深化。我們在進入這個領域時,就將前沿的科技進行家用化落地,相當於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給消費者一個更好的價值和功效體驗。臨床實驗發表論文記者:在科技創新方面,覓光具體有哪些措施?酈軻:今年我們研發的整體投入非常高。在我們的研發過程中,有一個「3┼4」的科研鏈條。「3」指的是三個主攻的方向,分別是數字皮膚、精準遞送和光電治療;而「4」是指智慧光電、光電吸收、精準皮膚測量、精準皮膚靶點。與之對應的是我們的三個內部實驗室,以及我們與浙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重慶大學和四川大學分別成立的四個聯合實驗室。在過去的一、兩年時間裡,我們發表了不少相關科研成果的論文,做了很多臨床實驗。比如跟上海交通大學生物學工程學院發布的關於射頻的幾何排布對於射頻功效的影響,是大陸在光電抗衰領域第一篇在SCI發表的論文。我們還與中山大學第八附屬醫院等眾多醫院開展了一些臨床試驗,因為我們認為只有通過精準的循證才能得到精準的功效。新華社港台部供稿 前一篇文章 【一盒故鄉】共富工坊創辦人 姜鵬 返鄉創業 鄉愁當主題 下一篇文章 之江實驗室主任、阿里雲創始人王堅 大模型技術的可能性 熱門新聞 01【詩】夏身2025.08.1502智利佛光山 祝福寶寶平安成長2025.08.1203【閃文集】黃金杯2025.08.1204佛光山佛館 台灣最強博物館2025.08.1305北區知賓培訓 以專業服務廣度有緣人2025.08.1406【論愛談情】把愛說出口2025.08.1207社論--許倬雲院士的悲願2025.08.1308泰華寺致力譯經 促南北傳佛教融和2025.08.1409挑戰你我認知 超級地球數量超預期2025.08.1710超新星爆炸 害地球物種大滅絕2025.08.17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擬音師】韓睿達 用聲音創造更多價值【《聊齋:蘭若寺》主創團隊】追光動畫 呈現真人實拍難有的效果浙江工商大學校長 郁建興 AI浪潮下 並非只鬥智鬥勇【作家】林竹 特殊筆桿書寫動人篇章【海南殘服再生資源公司董事長】陳德琳 以殘助殘 讓愛再生內蒙古農業大學教授 張和平 尋菌30年成就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