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食有味】女神接地氣

文/林念慈 |2023.11.27
620觀看次
字級
圖/林念慈

文/林念慈

傳說曹植曾夜宿洛水驛館,見女子衣袂飄飄,有遺世獨立之姿,便一路尋到江畔,然水面上煙霧瀰漫,佳人已不在;他只能將這分傾慕寄語文字,寫成〈洛神賦〉:「其形也,翩若驚鴻,婉若游龍。榮曜秋菊,華茂春松。髣髴兮若輕雲之蔽月,飄颻兮若流風之迴雪。」極盡文采,只為形容心上人輕盈、靈動之神態。

後有顧愷之以此為本,妙筆畫出女神駕六龍乘雲車,旌旗飛揚的景象。書畫中的「洛神」,表面上為洛川之神,實與三國時期美女甄宓形象重合,也指喻甄氏所象徵的水仙花;求之不得最苦,如屈原上下求索,而驚鴻一瞥最美,《詩經》的在水一方、戴望舒的雨巷偶遇,都是餘波盪漾,留給後人無限想像。

至於今人熟悉的洛神花,錦葵科木槿屬,又名「洛神葵」,從英文「Roselle」音譯而來,另名「玫瑰茄」、「洛濟葵」、「山茄」等;原產於印度、西非的高原地區,生活環境貧瘠,絕非不食人間煙火的仙女,而是強壯、耐旱的江湖兒女。洛神花由枝幹下方往上陸續綻放,粉紅色的花冠,花蕊紅中帶紫,清晨開花,至傍晚凋零,人生上半場就此打住;接著發展出肉質的花萼,形如酒杯滿,色若胭脂紅,萼片中已包覆著小小的果實和種子,它是母親,下半場正式開始。

每個充滿愛、踏實生活的女人,在我眼裡,都是真正的女神。

日治時期,當時的農業試驗所所長藤根吉春將此花引入台灣,大家吃慣了洛神花蜜餞、果醬、花茶,卻不知那手掌似的葉片,可是緬甸傳統市場裡常見的蔬菜,還散發著檸檬等級的酸味。先將葉片泡水備用,爆香小茴香子、薑末、辣椒、香茅,炒足香味後,加入洛神葉快速拌炒,煮出黏液後即可起鍋,最後再以九層塔葉點綴於上,便是極具異國風情的開胃菜。

雖是外來種,但它從沒把自己當外人,幾十年來,早已融入台灣生活。每年秋冬,大武山便開滿了鮮豔的「紅寶石」,蔚為美景,是農業,也是排灣族青年的熱血;採收洛神花萼需要大量人力,耗時又費功夫,族人會換工合作,還會圍坐在一起去籽、話家常,文化便在一句句家鄉歌謠中傳承,繼續開出希望之花。只要山還在,花就會開,哪怕經歷過幾次天崩地裂,洛神花仍徐徐舒展,點燃祝福的紅燭。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