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鏡發明

文/江明麗 |2023.11.08
534觀看次
字級

文/江明麗

眼鏡是怎麼發明的呢?根據歷史記載,一位阿拉伯天文學家Alhazen(西元約965~1040年)是首位發現部分球面玻璃製成光學放大器,可以輔助人類矯正視力的學者專家,在這之前,即便是身居高位的羅馬皇帝,碰到視力衰退的情況,也只能藉由透明綠寶石,才能清楚地觀賞格鬥比賽,這個綠寶石就是可以矯正近視的凹透鏡。

水晶石英 製造透鏡

大約在13世紀,也就是Alhazen之後的幾百年,有義大利的修道士從他的著作中,發現球面鏡放大的原理,於是用水晶和石英製造出半圓球形鏡片,放在字小如螞蟻般的印刷書籍上,有放大的效用,因此也被稱為閱讀石。

這種鏡片可以放大的功能,來自於凹凸透鏡與光線之間的關係。所謂的透鏡,是指一種可以讓光線分散或聚合的器具,一般多為玻璃,但石蠟或是樹脂等透明材料,也可以製成透鏡,凹透鏡可以發散光線,能聚焦物體,所以近視眼鏡是由凹透鏡製成。

眼睛之所以近視,在於眼球焦距過小,光線僅僅聚焦在視網膜之前,遠一點的物體無法看清,凹透鏡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反之,如果眼球焦距過大,光線會聚焦在視網膜的後面,使用凸透鏡製成的眼鏡輔助,讓光線可以準確落在視網膜上,便能看清物體,這便是所謂的老花眼鏡。

眼鏡矯正 近視老花

早前,人們有了閱讀石,可以清楚地翻閱書報,但在使用上總是不便,最好是能方便的放在眼睛前方,當做人體的第二雙眼睛,所以在13世紀末,位在威尼斯北部的Murano小島上,玻璃工匠們,把兩片凸透鏡裝嵌在一件附加桿件的木環中,用鉚釘固定,世界第一副眼鏡就這麼發明了,此時還不能架在鼻梁上,使用者只能以手持使用,但即便如此,也讓眼鏡的發明跨了很大一步。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