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牙齒保健術

文/穿山甲 |2025.08.05
27觀看次
字級
圖/琪琪

文/穿山甲

我們每天早晚勤奮刷牙及餐後漱口,定期還得找牙醫報到,即使如此,蛀牙與牙周病仍是許多人的夢魘。然而,那些野生動物從不刷牙看醫生,卻貌似沒有牙痛的困擾。實際上並不是沒有牙齒問題,而是出現問題的動物很容易被淘汰,自然就不容易被發現。不過動物確實比較不會有牙齒問題,其中一項原因就是動物的壽命通常較短,不一定能活到問題發生,其它原因則須從飲食習慣與特殊的牙齒構造論起。

飲食習慣 牙齒清潔



牛、馬、羊、鹿這類的草食動物,牠們的菜單上多是青草與樹葉等高纖維植物。咀嚼這些粗糙的植物纖維,就如同用堅韌的天然刷毛,不斷摩擦牙齒表面。這種持續的磨擦作用,能有效刮除附著在牙齒上的食物殘渣與牙菌斑。同時,草食動物在進食時會分泌大量的唾液,這些唾液不僅能溼潤食物、幫助消化,更能沖刷口腔、中和由細菌產生的酸性物質,進一步降低蛀牙風險。

與之相比,人類飲食的來源眾多,現代人又容易接觸較多的精製甜食與澱粉類食品,這些都是口腔細菌的主要食物來源。細菌分解這些食物後,會產生酸性物質,腐蝕牙齒的琺瑯質,最終導致蛀牙。雖然也會食用葉菜類食物,但這些葉菜,人類僅取用較嫩或經烹煮容易軟化的部分,不足以清潔牙齒,不過仍然可以保持腸道健康。對於許多人家中飼養的貓犬而言,通常會餵養精製飼料。這些精製飼料的澱粉含量高達40%~50%左右,無法清潔貓犬的牙齒,反而容易增加蛀牙風險。不過比起蛀牙,飼主比較容易遇到的是牙周病問題,當口腔有殘渣未清潔乾淨,細菌與唾液中的物質會生成牙菌斑附著於牙齒上,形成黃垢,常年累月的堆積就會產生牙結石,牙結石愈來愈厚就會壓迫到牙齦,造成腫脹疼痛或出血。

牙齒構造 預防齲齒



獅子、老虎及狼等捕獵其他動物的肉食者,有許多上胖下尖的鋒利牙齒,有助於牠們撕裂肉類,每顆牙齒間的牙縫也比較大,所以較不容易讓碎肉殘渣塞住牙縫,齲齒也就不易產生。而齧齒動物,如老鼠、松鼠與兔子等,牠們的門牙則會如同指甲般,終身持續生長變長且增長速度奇快。為了防止牙齒過長影響進食,就算不餓也會不斷地啃咬堅硬物體來磨耗牙齒,保持牙齒長度適中,這個過程也同時清潔了牙齒表面。

更為神奇的是有些動物具有更換牙齒能力,以沙魚為例,牠們終身都不斷地在換牙齒。牙齒一旦脫落,新牙就會馬上長出替換。更換的週期隨種類不同略有差異,捕食方式愈激烈的沙魚,換牙的週期愈短,一生大概可換2至3萬多顆牙齒,這種牙齒替換機制,確保了牠們始終擁有鋒利健康的牙齒,也徹底避免了牙齒長期使用後積累的損耗與蛀牙問題。

與之對比,人類一生只有一次乳牙換恆牙的機會,一旦恆牙受損或脫落,就無法自然再生。大象在哺乳動物中壽命也是較長的,所以也會更換牙齒來適應體型改變,以輔助牠們咀嚼大量的食物。

如果有機會去海洋公園,記得注意看海獅的牙齒,會發現海獅的牙齒是黑色的,這並非蛀牙。剛出生的海獅牙齒原本是白色的,隨著年齡增長,口中的細菌會讓牙齒變黑或深棕色。海獅牙齒沒有琺瑯質,這層黑色物質可以保護牙齒減少傷害。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