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樹下繪本
圖/樹下繪本
文/江明麗
許多事物能跨越時空的藩籬,從古至今代代流傳,音樂自然也不例外,而撐起諸多樂曲的樂器,甚至都能藉由傳統藝術,與聯合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相關,其中也包括日本著名的傳統樂器——三味線。
音樂語言 跨越國際
三味線(Shamisen)是一種日本的撥弦樂器,來源可追溯至16世紀。根據歷史記載,三味線是由中國的「三弦琴」衍伸而來,大約在室町時代(1336~1573年)從中國傳入琉球(現今沖繩),當地稱為三線琴,後來進入日本本島,最早在大阪出現,樂器經過當地音樂家改良後成為現在普遍所見的三味線。
這項樂器的結構組成簡單,包括細長的琴杆與音箱,以各種材質做成的撥片彈奏。琴杆在日語中稱為「棹」,分有細棹(hosozao)、中棹(chūzao)與太棹(futozao),最大的區別是粗細;棹的粗細會影響音色與演奏的方式,而太棹的琴杆最粗,音色也最為壯闊。琴杆製作材料在傳統上用紅木、紫檀或花梨木,現代則逐漸使用合成材料。音箱固定為方形,與中國常見的弦樂器如六角狀二胡或水滴狀的琵琶不同。
特殊製作 古今迥異
三味線音箱多由木材(如桑木)製成,再由動物皮革包覆,講究一點的會使用蛇皮,但因搜尋製作不易,大多使用貓皮或犬皮,現代因為環保需求,也會以合成皮革來代替動物皮。弦線總共有3條,一般由絲線製作,隨著科技發展,現代多以尼龍或金屬弦材質替代,可以增加耐用性,琴弦多是白色,但也有地區是黃色琴弦。撥片的材質依照地區不同而有差異,傳統上使用水牛角、象牙或龜甲製作,現今則多採用塑膠或木材。音階部分以沖繩地區為例,採用「工工四音階圖尺卡」可以照著練習,一樣是有do、re、mi到si等,一般來說由低音到高音有2個八度音域。
三味線音色富含韻味,具備自然純淨,清越悠揚與豪邁沉穩的特色,演變至今有許多流派,最著名的是津輕三味線。津輕意指日本本州最北端的青森縣西部地區,代表藝人是吉田兄弟,是多元創作者。在傳統三味線樂曲也會加入爵士、電子等豐富元素,早期的樂曲《萌芽》則獲得電影《藝伎回憶錄》的宣傳音樂使用。
日本傳統「文樂」也會以三味線彈奏,與人形木偶搭配表演,是具有時代歷史意義的傳承。即便在說唱音樂為王,K-POP占據流行音樂界半邊天的現代,只要有心,這古老的樂器一樣可以在流行歌曲中,起到畫龍點睛的伴奏效果,就連流行音樂天王周杰倫也在他的歌曲《等你下課》,也曾加入三味線的伴奏,甚至在他日本的演唱會,以充滿震撼性的三味線演奏開場,讓人對這古老的樂器印象深刻。
三味線作為日本傳統音樂的代表樂器,歷經數百年的發展,仍然在現代音樂界占有一席之地。無論是傳統的樂曲演奏,還是現代的跨界音樂創作,在在展現它獨特的音色與彈奏技巧。隨著國際文化交流的增強,三味線的魅力正逐漸擴展到全球,成為一種跨越國界的音樂語言,為音樂愛好者或專業音樂家,提供一個探索日本音樂文化的絕佳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