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123RF
文/DV
持續的熱浪屢創夏季高溫的天數,我們人類可用空調、風扇或水浴來保持室內涼爽,那麼鳥類也有自己的方法來應對炎熱的天氣嗎?的確有,我們來看看鳥類如何用身體或行為抵禦炎熱的天氣。
喘氣顫動 排便降溫
鳥類不像人類那樣擁有汗腺調節體溫,透過出汗來散發體內多餘的熱量。鳥類(尤其是雀形目鳥類)彌補出汗不足的方式之一就是喘氣。其他鳥類,例如鸕鶿、蒼鷺或大角貓頭鷹,會進行所謂的「咽喉顫動」,就是張開喙快速呼吸,同時震動位於頭部或頸部的膜。當鳥類透過喉嚨顫動來降溫時,你可明顯看到鳥類頸部在顫動。
另外,鳥類排便是一種常見的降溫機制,尤其對於腿部無毛的物種,例如紅頭美洲鷲。鳥糞由糞便、尿液與尿酸鹽組成,它們會透過泄殖腔排出。
尋陰沖涼 換時飛翔
當然鳥類也像我們一樣,會尋找陰涼的地方,避免陽光直射。這點在繁殖季節尤其重要,因為此時雛鳥活動能力較差,體溫調節能力也較差。因此牠們可能還會花更多的時間在水上,把腳趾與腿浸入到水中,甚至洗個澡來降溫。
聰明的鳥類,也懂得避免在一天中最熱的時段活動,而是將活動時間保留在一天中較涼爽的早晨與傍晚,以節省能量。根據研究人員的說法,翱翔的鳥類在炎熱天氣下可能會飛得更高。然而,由於難以進行科學實驗來測量與比較不同溫度下的翱翔高度,因此並沒有數據證明。
總之,儘管鳥類擁有這些驚人的適應能力,但世界各地創紀錄的高溫仍給鳥類帶來莫大壓力,隨著氣候變遷導致熱浪等極端天氣事件頻率增加,我們也預期某些鳥類將出現新的適應能力,避免面臨悲慘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