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撫今追昔】角板山戰備隧道

文/鄧榮坤 |2023.08.03
1386觀看次
字級
隧道內彩繪。圖/鄧榮坤

文/鄧榮坤

風光明媚的角板山,是遠離塵囂的場域,而隱藏於地下二十公尺、深約三十公尺的角板山戰備隧道,也一直披著神祕色彩。

角板山,是桃園市復興區的舊名。相傳,台灣巡撫劉銘傳於清光緒十二年(一八八六)開山撫番,經過此地歇息時,抬頭看到附近山峰雄偉突起如角,而山下的河階地形卻如木板般平坦,於是將此地命名為「角板山」。

沿著角板山公園旁的棧道一路迂迴,就可抵達深具歷史意義的蔣公行館與戰備隧道。角板山戰備隧道建於民國五十二年,曾經是前總統蔣介石的行館軍事指揮所。當時,政府剛從中國大陸撤退至台灣,兩岸局勢緊張,一旦戰爭爆發,國家元首不僅須獲得高規格的安全保護,且不能影響對外指揮作戰。

於是,就在角板山蔣公行館旁鑽鑿一條長逾二十公尺的戰備隧道,並在入口處興築了高十公尺、厚二公尺的混凝土掩體碉堡。為了防範機槍、手榴彈、自走砲等輕武器攻擊,隘口裝設有二十公分厚的防彈鐵門,另外為了能對外聯絡,也設置有通訊基地。

走一趟戰備隧道,遠去的那段日子似乎浮現在眼前。沿著階梯一級一級往下走,兩旁石牆上的精緻彩繪,除了活化歷史空間,也讓我們更加理解角板山的身世,與曾經擁有的風華歲月。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