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資產】台灣十大古宅:永靖餘三館

文/鄧榮坤 |2024.11.11
515觀看次
字級
北白川宮能久親王御遺蹟碑。圖/鄧榮坤
餘三館混合了閩南及粵東之建築特色。圖/鄧榮坤

文/鄧榮坤

混合閩南及粵東之傳統建築特色,名列彰化縣定古蹟、台灣十大古宅的彰化永靖餘三館,創建於清同治十一年(一八七二),距今已有一百五十二年的歷史,整體造型典雅,透發出古樸風貌。

餘三館歷史大約可追朔到清康熙末年,陳氏祖先自廣東渡海來台,在彰化永靖地區開墾定居,成為地方望族後興建屋舍,作為後代子孫的生活處所。整座三合院向東偏南,保留了傳統客家宅院對內呈現向心力、對外展現防禦性的架構。一九八六年,餘三館因韋恩颱風嚴重毀損,近年來陸續整修完成,已恢復昔日舊觀。

據彰化永靖鄉公所指出,清末時,陳有光開始營造大宅,歷時七年半始完工。除外護龍在台灣光復初期曾修整外,主體部分仍為清領時期原貌。而取名「餘三館」,乃是為了紀念祖先「艱難創業,垂留後代,此後蔭澤世代子孫多福、多壽、多子孫」之含義。大厝完成後,哥哥陳有功分得正身左側及左護龍,弟弟陳潤身分得正身右側及右護龍。

餘三館的磚牆砌法屬於「斗砌法」,亦即用瓦片堆砌成一長方體,中間灌入糯米漿,等米漿乾硬後才堆砌下一塊磚牆,頗為費時,但砌好的磚牆十分堅固。前有門樓一座,上方懸掛光緒己丑年(一八八九)所立之〈餘三館〉門匾一幅。進門後,中以矮牆區分大埕內外,整座宅第坐西朝東,取「紫氣東來」之意。

門樓外有池塘,是古宅創建時就存在的古池,水源來自八堡圳分支系統的灌溉渠道,日據時期曾隸屬於神社公園部分景觀。池邊有〈北白川宮能久親王御遺蹟碑〉一座,是台灣少數僅存的北白川宮能久親王紀念物。

餘三館內外護龍,是閩南及粵東一帶傳統建築常見的建築布局,另有舊日傭人房及早期從事染衣、釀酒、醬油的工作房散落其間。正堂前之軒亭是整座宅院雕刻彩繪最精美之處,門楣上懸有陳有光在同治十二年所立的〈貢元〉匾額,堂內現存有太師椅、八仙桌,供桌以及「恩授貢元」、「成均進士」執事牌兩對,保存完整,值得細心觀賞。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