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走廊】情深故鄉(17-7) 中橫沿線山地 文/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2023.08.04 語音朗讀 1208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榮民在中橫山區拓荒開墾 1960年,中橫公路沿線。中橫公路自1956年7月7日開始進行工程,直至1960年5月9日正式通車,連接了台灣東、西兩側的交通網絡,亦提升了公路沿線聚落的交通水準。 在開鑿中橫公路的過程中,政府僱傭了1萬名工人,其中又以榮民為大宗。他們使用鐵鍬以及炸藥開挖道路,在地勢險峻的山路上開鑿岩壁,過程無比艱辛,整個工程作業中,計有225名人員殉職,702人受傷。中橫公路完工後,政府將一部分的榮民安置在公路沿線的聚落,讓他們在此開墾拓荒──如相片坡地上的農地,另外也在太魯閣公園內建造了長春祠供奉殉職的人員。 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伐木工作 1960年,中橫公路沿線,兩名伐木工人正以鐮刀去除樹幹上的枝葉。台灣林業自日治時期開始發展,林場多設在中低海拔。除了伐木工以外,另需要搬運工人、切材工人等大量人力,緊鄰林場的山城因此孕育而生。 光復後,政府接管日本留下的產業,持續發展林業,並引進外國設備,加速木材處理速度。林業在爭取外匯的同時,也養活了許多的家庭,除了林業本身,下游木業(泛指將木材加工的產業,如家具業、木匠等)亦隨之發展蓬勃。 林業、木業等一系列產業鏈曾是台灣賺取外匯的主力,但隨著保山育林思惟及政策的普遍,這些產業仍在台灣續行,不過規模已經變得相當小。 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梨山松柏村 1960年,台中市和平區梨山,松柏村的路標旁有幾名伐木工人正在歇息。中橫公路剛開鑿完成時,因為交通改善再加上需要砍伐林地以增加可耕地,促使林木業興盛並銷往國外,同時亦提供了山地居民工作機會。 松柏村的居民是由退伍軍官組成,與鄰近由士兵、士官組成的福壽山農場不同,且是個戶開墾而非集體開墾。當年松柏村的退伍軍官向政府取得2甲田地,代價是不能領取8成薪及月退俸,又因為缺乏高山種植的經驗及其他因素,早年居民們過得十分艱辛。之後一度因為種植水果的優勢生活有所改善,但在台灣開放國外水果後優勢頓失,再加上中橫連年中斷,交通費用也成為一筆龐大的開銷。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從梨山眺望遠處 1960年,台中市和平區梨山。薛培德牧師從梨山一處觀景台向遠方拍攝,相片下緣是梨山車站以及當時的民居。早期開墾梨山的居民多為榮民,退伍之後被政府安排於此地屯墾,一開始僅能居住在破舊的木屋中。 榮民對於中橫公路的開鑿以及沿線聚落的開拓有很大的貢獻。當時開鑿公路投入了1萬多名的工人(榮民占多數,另有現役工兵、罪犯、失業青年等),耗時近4年才開通道路,之後部分榮民即在此處落地生根,清境農場、武陵農場以及福壽山農場便是屬於此類農地。梨山是中橫公路上的重要節點及人口聚居處,往來台中、花蓮都需要經過此處,如今亦是中橫沿線最大的觀光風景區。 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建設中的達見水庫 1960年,台中市達見水庫(今德基水庫),當時尚未完工蓄水。台灣基督教救濟會的同仁在工作之餘行經中橫公路,於達見水庫留影,攝影者是薛培德牧師。除了具有蓄水功能以外,因其位於高海拔山區,亦可作為發電之用。後來時任總統的蔣中正將達見水庫改名為德基水庫,取自春秋時代鄭國大臣子產名言:「德,國家之基也。」 達見水庫位於台中市和平區,緊鄰中橫公路上的重要人口群聚地──梨山,是行經中橫公路主線必經的兩個地點,中橫公路的開通也有助於達見水庫的興建,提供了方便物料進出的快速路線。達見水庫於1974年完工,建設過程中共31人殉職。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情深故鄉:歲月台灣貳部曲》 定價3800元,讀友優惠價2800元 有興趣的朋友請洽購新世語文化 02-23684364 shu4364@ms62.hinet.net 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中橫山區美景 1960年,中橫公路沿線美景,初到旅客無不驚嘆。中橫開通後,儘管道路狀況仍有許多需要改善之處,但已成為台灣人嚮往的旅遊勝地。 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文/徐宗懋圖文館提供伐木工作1960年,中橫公路沿線,兩名伐木工人正以鐮刀去除樹幹上的枝葉。台灣林業自日治時期開始發展,林場多設在中低海拔。除了伐木工以外,另需要搬運工人、切材工人等大量人力,緊鄰林場的山城因此孕育而生。光復後,政府接管日本留下的產業,持續發展林業,並引進外國設備,加速木材處理速度。林業在爭取外匯的同時,也養活了許多的家庭,除了林業本身,下游木業(泛指將木材加工的產業,如家具業、木匠等)亦隨之發展蓬勃。林業、木業等一系列產業鏈曾是台灣賺取外匯的主力,但隨著保山育林思惟及政策的普遍,這些產業仍在台灣續行,不過規模已經變得相當小。從梨山眺望遠處1960年,台中市和平區梨山。薛培德牧師從梨山一處觀景台向遠方拍攝,相片下緣是梨山車站以及當時的民居。早期開墾梨山的居民多為榮民,退伍之後被政府安排於此地屯墾,一開始僅能居住在破舊的木屋中。榮民對於中橫公路的開鑿以及沿線聚落的開拓有很大的貢獻。當時開鑿公路投入了1萬多名的工人(榮民占多數,另有現役工兵、罪犯、失業青年等),耗時近4年才開通道路,之後部分榮民即在此處落地生根,清境農場、武陵農場以及福壽山農場便是屬於此類農地。梨山是中橫公路上的重要節點及人口聚居處,往來台中、花蓮都需要經過此處,如今亦是中橫沿線最大的觀光風景區。中橫山區美景1960年,中橫公路沿線美景,初到旅客無不驚嘆。中橫開通後,儘管道路狀況仍有許多需要改善之處,但已成為台灣人嚮往的旅遊勝地。榮民在中橫山區拓荒開墾1960年,中橫公路沿線。中橫公路自1956年7月7日開始進行工程,直至1960年5月9日正式通車,連接了台灣東、西兩側的交通網絡,亦提升了公路沿線聚落的交通水準。在開鑿中橫公路的過程中,政府僱傭了1萬名工人,其中又以榮民為大宗。他們使用鐵鍬以及炸藥開挖道路,在地勢險峻的山路上開鑿岩壁,過程無比艱辛,整個工程作業中,計有225名人員殉職,702人受傷。中橫公路完工後,政府將一部分的榮民安置在公路沿線的聚落,讓他們在此開墾拓荒──如相片坡地上的農地,另外也在太魯閣公園內建造了長春祠供奉殉職的人員。梨山松柏村1960年,台中市和平區梨山,松柏村的路標旁有幾名伐木工人正在歇息。中橫公路剛開鑿完成時,因為交通改善再加上需要砍伐林地以增加可耕地,促使林木業興盛並銷往國外,同時亦提供了山地居民工作機會。松柏村的居民是由退伍軍官組成,與鄰近由士兵、士官組成的福壽山農場不同,且是個戶開墾而非集體開墾。當年松柏村的退伍軍官向政府取得2甲田地,代價是不能領取8成薪及月退俸,又因為缺乏高山種植的經驗及其他因素,早年居民們過得十分艱辛。之後一度因為種植水果的優勢生活有所改善,但在台灣開放國外水果後優勢頓失,再加上中橫連年中斷,交通費用也成為一筆龐大的開銷。建設中的達見水庫1960年,台中市達見水庫(今德基水庫),當時尚未完工蓄水。台灣基督教救濟會的同仁在工作之餘行經中橫公路,於達見水庫留影,攝影者是薛培德牧師。除了具有蓄水功能以外,因其位於高海拔山區,亦可作為發電之用。後來時任總統的蔣中正將達見水庫改名為德基水庫,取自春秋時代鄭國大臣子產名言:「德,國家之基也。」達見水庫位於台中市和平區,緊鄰中橫公路上的重要人口群聚地──梨山,是行經中橫公路主線必經的兩個地點,中橫公路的開通也有助於達見水庫的興建,提供了方便物料進出的快速路線。達見水庫於1974年完工,建設過程中共31人殉職。《情深故鄉:歲月台灣貳部曲》定價3800元,讀友優惠價2800元有興趣的朋友請洽購新世語文化02-23684364shu4364@ms62.hinet.net 前一篇文章 【撫今追昔】角板山戰備隧道 下一篇文章 【欲、逸之境──侯憲堂水墨畫展】蒼茫風草問蒼穹 熱門新聞 01聯合國衛塞節慶典 佛光山與會2025.05.0802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緣起與還滅─從佛教的觀點 看未來的世界 4-32025.05.0803榮譽勳章博物館 訴說得主英勇故事2025.05.0804結石恐致急性腰痛 好發夏季應多喝水2025.05.0905曼谷文教中心 親子彩繪燈籠 2025.05.0806社論--關稅談判須公開透明2025.05.0807莊靜君 將台灣書籍推向全世界2025.05.1008馬祖佛光緣贈《365日》 旅宿願點亮旅人心靈2025.05.0909【女兒的愛】讓我照顧您2025.05.0910社論--大罷免、大讓步、大對抗2025.05.09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書藝心語】一心一意【遊藝筆記】落霞與孤鶩齊飛【大江南北】 天下無橋長此橋──泉州安平橋【寬鼎畫語】 諸法空相【光影紀事】 北門家政女學校之裁縫課 【時光隧道】 新芳春茶行:大稻埕飄茶香 作者其他文章【時光走廊】 嘉南古廟系列(20-20) 東石郡【時光走廊】嘉南古廟系列(20-19)北港郡【時光走廊】虎尾郡 嘉南古廟系列(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