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糊畫傳承人】郝如香 布上丹青造就畫中「浮雕」

文/記者馮維健 |2023.07.16
4407觀看次
字級
在豐寧非遺就業工坊,郝如香(右)在介紹布糊畫製作技巧。圖/金毅提供

文/記者馮維健

繪樣、分解、製版、整型、配料、布糊……在河北省承德市豐寧滿族自治縣龍騰藝術館,幾位手藝人密切配合,經過十二道工序,一匹匹色彩豔麗的綢緞變成了栩栩如生的布糊畫作品,呈現在遊客面前。

手藝人用布料包裹住海綿,通過膠水糊製、組裝製作而成的半立體藝術品就是布糊畫。它以綢緞綾絹、金絲銀線為主料,輔以珠花、首飾等材料,集刻、剪、編、繡、鑲嵌、掐絲等工藝於一體,精工細作,畫面逼真。二○一四年,布糊畫被列入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工筆觀感寫意風格

「布糊畫歷史悠久、源遠流長,起源於滿族的民間傳統藝術『補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郝如香說,起初手藝人把圖案用針線補在靴、帽、衣服上,為的是實用美觀;如今我們變補為糊,「繪製」布上丹青,造就畫中「浮雕」,創作的是藝術。

一九九○年代,中國民間工藝美術大師滕騰將布糊畫發揚光大。他打破了傳統的「拼湊法」模式,創立了「堆積法」新工藝。創作技法集繪畫、雕塑、刺繡、裱糊、剪紙等工藝於一體,用料講究,操作細膩,取材廣泛,無論人物風景,還是花鳥蟲魚,均可入畫。

郝如香是滕騰的孫媳婦,她最初接觸布糊畫是在二○○三年,從第一眼看到作品開始,她就被這門藝術深深打動了。「它既融合了油畫透視的效果,又不失國畫的特點;既有工筆藝術的觀感,又有寫意的風格。既能上莊嚴大雅之堂,又可入尋常百姓之家。」提起布糊畫,郝如香充滿了自豪感。

擁有多年美術功底的郝如香憑借自身天賦和濃厚興趣,在布糊畫創作領域進步飛快。「第一次跟著手藝人學做了一片葉子,一次就成功了,當時爺爺就誇我『天生就是做布糊畫的』。」郝如香說。

郝如香(中)與手藝人交流布糊畫製作經驗。圖/金毅提供

與時尚設計師合作

堅守傳統工藝的同時積極適應時代和社會需要,不斷發展創新,是布糊畫永保藝術魅力的原因。

「爺爺創造了很多新的工法,比如加入景泰藍的掐絲工藝、立體堆積法、褶皺法等,這些都是在布糊畫製作中不斷產生的。」郝如香說,二○一○年,為了推動布糊畫工藝的發展,滕騰放棄了還在有效期內的專利,編著了《布糊畫技法》,在大陸推廣。

由初創到成熟,滕騰帶領子女和學生先後創作了︿九龍壁﹀、︿和平昌盛圖﹀、︿鳳凰寶相瓶﹀等經典的布糊畫作品,其中兩幅作品被選入人民大會堂河北廳收藏陳列。

「想要把布糊畫傳承下去,一定要讓更多人參與進來,集思廣益。」郝如香說,二○一八年,豐寧被列為中國「非遺┼扶貧」試點縣,在當地政府的推動下,她開始嘗試建立非遺就業工坊,培訓農村婦女,帶動更多人就業增收。

如今,郝如香帶領團隊不斷拓展布糊畫製作領域,將布糊畫融入不同載體,箱包、飾品、家具……很多生活用品都有所應用。經過創新,布糊畫不再僅僅是裝飾工藝,還被賦予了更多實用功能。

二○二二年,郝如香帶領三十人的設計團隊與北京的設計師展開合作,深入挖掘布糊畫的立體特性,進行現代服裝設計,打造出富有中華氣韻的時尚產品,走向國際舞台,為傳承布糊畫提供了更多可能。

「現在,豐寧一些學校將非遺列入學科計畫,布糊畫成為長期選修課。」郝如香說,她對布糊畫的傳承與發揚有信心,希望能通過自己的努力,在下一代人心中種下非遺的種子。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