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影雕傳承人】方士英 花崗岩上「繡」芳華 文/記者馮維健 |2023.07.23 語音朗讀 6993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方士英創作的石影雕作品。圖/新華社方士英創作大運河題材的石影雕。圖/新華社圖/新華社 文/記者馮維健左手抵住黑色石板,右手握住沉沉銅鏨,尖端平放在石板上,伴著細密的敲擊聲,一幅黑白相間的山水畫出現在花崗岩上。「這刻畫的是行船划過水面的痕跡。」日前,在河北省滄州市吳橋縣,記者見到了正在「作畫」的河北省級非遺傳承人方士英。她表示,自己從小在運河畔長大,最大夢想就是用自己的手藝,雕刻家鄉版「清明上河圖」。方士英所說的手藝,學名「石影雕」。清代石雕工匠依託傳統「針黑白」工藝,將繪畫藝術融入其中,石影雕由此而來。二○一三年,該技藝入選第五批河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最難的是刻畫人物據介紹,起初石影雕是在青石板上創作,石材表面磨亮後,工匠用鋼釺在石板上敲擊,根據點的大小、深淺、粗細、疏密等進行構圖設計,使畫面呈現層次感和立體感。一九八七年,十六歲的方士英到福建一家石影雕店鋪學徒。學藝初成的方士英大膽創新,選用質地堅硬的花崗岩石板。「雖然石板堅硬不好雕琢,但出來的作品更細膩,光澤度好,超出一般石材。」隨著科技的發展,昔日純手工創作的石影雕作品愈來愈少,電動、激光等現代工具創作逐漸成為主流。「我覺得機械創作的作品畫面呆板,缺乏層次。擊出的點基本按直線或弧線規律排列,缺少靈氣。」方士英一直堅持使用鋼錐、銅鏨等傳統工具「作畫」。「最難的是刻畫人物,細節處理要把握力度。畫面由亮轉暗或由暗轉亮時,過渡區間的力度完全不同。」方士英在繼承傳統工藝的基礎上,將攝影光學效果與繪畫筆觸技法相結合,強化了石影雕的靈動。獲大工匠年度人物「創作中一定要聚精會神,絕不能出錯。」方士英說,石影雕創作是「落筆即永恆」,不能擦拭、塗改,錯了只能毀掉重來。二○○六年,方士英回到家鄉吳橋。「京杭大運河從南至北串起多元文化,沿線古鎮古村、古塔古寺、街市碼頭美不勝收。」方士英說,用石影雕記錄大運河兩岸的生活圖景是她多年的夢想。她計畫創作《千里運河圖》系列作品。憑借精湛技藝,方士英的作品在首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技藝大展中獲金獎,她先後被授予「河北省工藝美術大師」、「二○二二年河北大工匠年度人物」榮譽稱號。如今,在政府支持下,方士英成立了非遺傳習所,並在石家莊建立傳習點。「這門技藝學起來辛苦,沒有耐心、恆心很難堅持。只要熱愛,一定能樂在其中。」方士英說,希望石影雕技藝能傳播得更廣。新華社港台部供稿 前一篇文章 【傳統鋦藝傳承人】耿海勝 從鋦鍋鋦碗到鋦「藝術」 下一篇文章 【作家、心理師】陸曉婭 體驗自己生命的獨特性 熱門新聞 01補充纖維、鈣、鎂、鉀 預防多種疾病風險2025.11.1102印尼佛教大學、佛光山叢林學院 簽MOU2025.11.1203【遊藝筆記】 天涯海角一坡翁2025.11.1104多倫多佛光山 獲頒建築文化遺產獎2025.11.1205攝影師造池塘 重建沙漠生機2025.11.1106【臆想截圖】 蔥蘭今生與來世2025.11.1107比利時國小師生 靜坐、抄心經2025.11.1108【論愛談情】愛,無須卑微2025.11.1109修行入廚慈悲入味 台韓寺剎飲食交流2025.11.1210鳳凰颱風來襲 桃園、宜花、澎湖今停班停課2025.11.11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天文學家】劉博洋 用熱愛鏈接大眾與星空【天文學家】鄧李才 找到世界級天文台址【西蘭卡普傳承人】唐洪祥 織錦裡的土家風情【苗繡傳承人】龍祿穎 針功夫 繡出錦繡天地【湘繡傳承人】江再紅 新創意 弘揚工匠精神【易水硯傳承人】鄒天然 硯雕藝術讓石頭成倍增值 作者其他文章張聖潔 放下對短影片的偏見何楚涵 短影片是沒有圍牆的大學 【西河大鼓傳承人】張領娣 板弦鼓韻 傳唱古曲新聲【布糊畫傳承人】郝如香 布上丹青造就畫中「浮雕」方士英 以手藝雕刻家鄉版「清明上河圖」衡水內畫代表性傳承人 王自勇 一壺一世界 方寸藏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