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影雕傳承人】方士英 花崗岩上「繡」芳華 文/記者馮維健 |2023.07.23 語音朗讀 6870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方士英創作的石影雕作品。圖/新華社方士英創作大運河題材的石影雕。圖/新華社圖/新華社 文/記者馮維健左手抵住黑色石板,右手握住沉沉銅鏨,尖端平放在石板上,伴著細密的敲擊聲,一幅黑白相間的山水畫出現在花崗岩上。「這刻畫的是行船划過水面的痕跡。」日前,在河北省滄州市吳橋縣,記者見到了正在「作畫」的河北省級非遺傳承人方士英。她表示,自己從小在運河畔長大,最大夢想就是用自己的手藝,雕刻家鄉版「清明上河圖」。方士英所說的手藝,學名「石影雕」。清代石雕工匠依託傳統「針黑白」工藝,將繪畫藝術融入其中,石影雕由此而來。二○一三年,該技藝入選第五批河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最難的是刻畫人物據介紹,起初石影雕是在青石板上創作,石材表面磨亮後,工匠用鋼釺在石板上敲擊,根據點的大小、深淺、粗細、疏密等進行構圖設計,使畫面呈現層次感和立體感。一九八七年,十六歲的方士英到福建一家石影雕店鋪學徒。學藝初成的方士英大膽創新,選用質地堅硬的花崗岩石板。「雖然石板堅硬不好雕琢,但出來的作品更細膩,光澤度好,超出一般石材。」隨著科技的發展,昔日純手工創作的石影雕作品愈來愈少,電動、激光等現代工具創作逐漸成為主流。「我覺得機械創作的作品畫面呆板,缺乏層次。擊出的點基本按直線或弧線規律排列,缺少靈氣。」方士英一直堅持使用鋼錐、銅鏨等傳統工具「作畫」。「最難的是刻畫人物,細節處理要把握力度。畫面由亮轉暗或由暗轉亮時,過渡區間的力度完全不同。」方士英在繼承傳統工藝的基礎上,將攝影光學效果與繪畫筆觸技法相結合,強化了石影雕的靈動。獲大工匠年度人物「創作中一定要聚精會神,絕不能出錯。」方士英說,石影雕創作是「落筆即永恆」,不能擦拭、塗改,錯了只能毀掉重來。二○○六年,方士英回到家鄉吳橋。「京杭大運河從南至北串起多元文化,沿線古鎮古村、古塔古寺、街市碼頭美不勝收。」方士英說,用石影雕記錄大運河兩岸的生活圖景是她多年的夢想。她計畫創作《千里運河圖》系列作品。憑借精湛技藝,方士英的作品在首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技藝大展中獲金獎,她先後被授予「河北省工藝美術大師」、「二○二二年河北大工匠年度人物」榮譽稱號。如今,在政府支持下,方士英成立了非遺傳習所,並在石家莊建立傳習點。「這門技藝學起來辛苦,沒有耐心、恆心很難堅持。只要熱愛,一定能樂在其中。」方士英說,希望石影雕技藝能傳播得更廣。新華社港台部供稿 前一篇文章 【傳統鋦藝傳承人】耿海勝 從鋦鍋鋦碗到鋦「藝術」 下一篇文章 【作家、心理師】陸曉婭 體驗自己生命的獨特性 熱門新聞 01【視覺DJ】湧泉洗衣池2025.04.2702【詩】海天合抱的課題2025.04.2903傳證長老圓寂 弘法度眾利群生2025.04.3004全台桐花盛宴 追逐五月雪2025.04.2805【遊藝筆記】又見春光到楝花2025.04.2906【紀實攝影】花開花落 把握善美因緣2025.04.2707【閃文集】獨立與愛情的象徵2025.04.2908北海道場首屆三皈五戒 佛子滿法喜2025.04.2809清德寺熱心公益 南投縣府感謝佛光山 2025.04.2810社論--國民黨該反省2025.04.27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科學家】張瑤 冒險向大海討科研樣本【九○後女機長】張世晴 女孩也能征服廣闊天空【汽車滾裝船員】王紅娟 人生只有一次 不妨大膽一些【愛心媽媽】陳玉文 為偏鄉兒撐起愛的天空【公益網紅】馬俊河 在網路上揪團植樹治沙【普立茲克建築獎得主】劉家琨 40年扎根本土長成大樹 作者其他文章張聖潔 放下對短影片的偏見何楚涵 短影片是沒有圍牆的大學 【西河大鼓傳承人】張領娣 板弦鼓韻 傳唱古曲新聲【布糊畫傳承人】郝如香 布上丹青造就畫中「浮雕」方士英 以手藝雕刻家鄉版「清明上河圖」衡水內畫代表性傳承人 王自勇 一壺一世界 方寸藏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