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胎藏】曼荼羅觀自在現圖 文/本報綜合報導 |2023.07.16 語音朗讀 23553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如來的理與智二德奧妙深遠,不容易用語言文字表達,可藉由彩繪圖畫、形像開示初學者。圖/微信旃檀精舍 文/本報綜合報導 金胎兩部是「金剛界曼荼羅」和「胎藏界曼荼羅」兩部曼荼羅合起來的簡稱。金胎兩部是毘盧遮那如來的理、智二德,「理德」的部分稱為胎藏界曼荼羅;「智德」的部分稱為金剛界曼荼羅。胎藏界曼荼羅依《大日經》而作,金剛界曼荼羅則依《金剛頂經》而作。虛空藏院千手觀音像,一般為二十七面,表示濟度二十五有,加上本面與本師阿彌陀佛,共二十七面。圖/微信旃檀精舍如來的理與智二德奧妙深遠,不容易用語言文字表達,藉由彩繪丹青的圖畫、形像開示引導初學者,使他們從圖像領悟本具的理(身)智(心)兩部功德。胎藏是發心之始,包含萬行,如東方為生長萬物之首;金剛為證得之位,顯現萬德,如西方成熟萬物之終,故又稱東西兩部。胎藏源於華嚴《大日經》由唐代善無畏(637~735年)、一行(683~727年)等翻譯為漢文,全稱《大毘盧遮那成佛神變加持經》,略稱《大毘盧遮那經》,「大毘盧遮那」意為大日。善無畏被認為是漢地真言宗奠基者,而金剛界曼荼羅,傳說為金剛智(671~741年)感現所作。現圖曼荼羅,意謂於圖畫中表現諸尊形像及列位,也有解釋為流行於現代的曼荼羅。《大日經》成立於七世紀後半段的中印度,該經將雜密經典所說諸尊等別尊的曼荼羅,集其大成,以大日如來為中心,而成胎藏界曼荼羅。胎藏之名,本於華嚴,其理論與《華嚴經》頗有淵源。而《金剛頂經》稍晚於《大日經》,成立於南印度,系傳自佛教瑜伽派之說,以心識為中心,而言五相成身。金剛界曼荼羅金剛頂,即諸經中最高之意。《金剛頂經》是由十四處、十八會之說法而成,傳說此經藏在南天界鐵塔之中,佛陀滅度後數百年間無人能解。後至龍樹菩薩開南天鐵塔,自金剛薩埵受持該經十萬頌,再傳至龍智、金剛智。金剛智東度來華,途中遇到風暴,經典大多流失,傳譯僅為其中少部分。出生於南印度摩賴耶國的金剛智,是密教付法的第五祖,中國佛教真言宗初祖。金剛智是中國密宗初祖,東度來華途中遇到風暴,經典大多流失,僅傳譯其中少部分。圖/微信旃檀精舍金剛界曼荼羅是金剛界的大日如來,最初為金剛手、觀音等十地菩薩在阿迦尼吒天宮(色究竟天)所示現。胎藏,即大悲之意,菩提薩埵,依般若觀心;諸佛如來,以大悲為體。胎藏界曼荼羅,即是自毘盧遮那如來之大悲胎藏,平等心地中所生出的大曼荼羅。觀音形像出現在胎藏界曼荼羅中,與《大日經》所說的甚深密義有關。從修因至佛果,密宗以「菩提心為因」、「大悲心為根」、「方便為究竟」為三要素。菩提心即是眾生本有的佛性;大悲心猶如樹根執持莖葉花果,使行者以遍一切處淨菩提心普作佛事,發起悲願,回向眾生。方便為究竟,妙行圓果德,應物方便自在,垂化法界。胎藏界諸尊觀音菩薩在金剛界曼荼羅中,觀自在菩薩以金剛法菩薩的名字及形像,出現在阿閦佛、寶生佛、無量壽佛及不空成就佛之四印會,是以四智攝取一切諸尊之曼陀羅。四印會中,觀自在菩薩是金剛界三十七尊中的十六大菩薩之一,是西方阿彌陀佛的上首。在阿彌陀佛的曼荼羅中,觀自在菩薩也經常以金剛法菩薩的名字及形態出現其中。在密宗看來,觀自在為因位之身,阿彌陀為果位之尊,在淨妙佛國淨土中,現彌陀之佛身;在雜染五濁之世界,現觀音之菩薩身;但不論示現何身,都是法身慈悲的化現。在金剛界曼荼羅中,觀自在菩薩以金剛法菩薩的名字及形像,出現在諸佛四印會。圖/微信旃檀精舍菩薩慈悲 方便示現胎藏界諸尊分為佛部、蓮華部、金剛部等三部,分別表示佛的大定、大悲、大智三德。中院、遍知院、釋迦院、文殊院、持明院、虛空藏院及蘇悉地院屬於佛部;觀音院、地藏院屬於蓮華部;金剛手院、除蓋障院及周圍的外金剛部院為金剛部。中央院八葉蓮之中心為大日如來,環繞其周圍的八葉上,東南西北有寶幢如來、開敷華王如來、無量壽如來、天鼓雷音如來等。其中西方無量壽佛,是如來方便智,以眾生界無盡故,大悲方便無盡,故名無量壽,又名阿彌陀佛、觀自在王如來。觀音院位於中台八葉院之北方,有馬頭觀音、多羅觀自在、聖觀自在、毗俱胝觀音、大勢至菩薩等三十七尊。此院為蓮華部,表如來大悲三昧,能滋榮萬善。馬頭觀音,是無量壽的忿怒身,以觀音為自性身,以馬置於頭上,為大忿怒威猛摧伏之形,又稱為馬頭明王。以慈悲心重,摧滅諸魔障,以大威輪日照破眾生的暗冥,噉食眾生的無明煩惱。大隨求菩薩也是觀音菩薩的化身,此菩薩常隨眾生之願求而施予,故稱大隨求。圖/微信旃檀精舍大隨求菩薩也是觀音菩薩的化身,此菩薩常隨眾生之願求而施予,故稱大隨求。大吉祥變菩薩,司觀音三十三變化之妙用,表示普門示現之德。水吉祥菩薩,被認為是水月觀音菩薩的原型。不空羂索菩薩,是以菩提心布施、愛語、利行、同事四攝度眾,諸佛菩薩亦以四攝法攝取眾生。不空羂索菩薩,是以菩提心布施、愛語、利行、同事四攝方便度眾,諸佛菩薩亦以四攝法攝取眾生。圖/微信旃檀精舍虛空藏院,表悲智合一,包藏萬德,能從眾生願授一切寶,兼具智德,而以福德為本。此院的千手觀音像,一般為二十七面,表示濟度二十五有的二十五面,加上本面與本師阿彌陀佛。也有解釋為十波羅蜜中,施、戒、忍、精進、禪、般若前六度各開三種,方便、願、力、智後四度各開二種,合為二十六面,再加本面而成二十七面。印度佛教曼荼羅傳入中國後,其形象透過建築、法器和繪畫等形式,以立體與平面各種形態,得以保存、傳播和發展。遍佈藏地的曼荼羅藝術已為大家熟知,而流傳在漢地的曼荼羅藝術卻已被淡忘。 前一篇文章 【須彌世界】佛教宇宙生命藍圖 下一篇文章 【智慧焰劍】帕拉風格文殊菩薩 熱門新聞 01【何處不交朋友】可敬的朋友2025.05.0502【國學探究】 人相忘乎道術:《莊子》論「忘」的生命智慧2025.05.0603【寓言故事】天宮保健官到人間2025.05.0404聯合國衛塞節慶典 佛光山與會2025.05.0805【深頁凝視】《小書店大繪集》手繪匠心獨具的書空間2025.05.0406頻率對了就共鳴2025.05.0507【人間行者心】翁啟泰老菩薩 奉行一師一道2025.05.0408國家祈禱日 美國洛城跨宗教共祈和平2025.05.0509【特搜啟示】2025.05.0410長期運動協調身心 能增深層睡眠時間2025.05.06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美妙佛樂】敦煌壁畫 不鼓自鳴【七寶之首】佛像貼金 功德殊勝【福慧具足】佛教財神 廣施聖財 作者其他文章正向自我對話 內心更強大創意蔬食料理 好吃又營養融入大自然 礦石能量療癒身心【福慧具足】佛教財神 廣施聖財常保幽默 健康又長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