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大西南】少數民族過端午

文/出谷司馬 |2023.06.15
900觀看次
字級

文/出谷司馬

下個禮拜就是端午節了,在這屬於華人三大節慶的重要日子裡,想和大家聊聊,在不同族群中端午節是怎麼過的。之前,我們曾經介紹過中國西南苗族是如何過端午的,而在苗族之外的中國西南民族,其實也有過端午的習俗。

與台灣一樣,中國西南地區到了端午時節氣候也是十分悶熱難耐。西南地區因為受到季風氣候的影響,有明顯的乾、溼季節。一般來說,每年的五月到十月是雨季,全年的降雨量約有百分之八十五集中在這個時候,氣候炎熱加上降雨密集,溼熱的感覺讓人忍不住想跳入河中好好梳洗一番。而住在貴州與湖南的侗族,就是把端午當作採草藥沐浴的日子,因此又稱為「浴蘭節」。

每到五月四日,侗族婦女便會上山採集金銀花、黃葵、節骨草、四方草等二十多種草藥,熬煮成香湯,用來清洗身體和頭髮。等到一切都打理乾淨了,她們會恭恭敬敬地走上二樓,以嚴謹的態度包粽子;這段期間,成年男子是不能上樓打擾的。從淨身洗浴到「男子勿擾」,讓侗族婦女的包粽習俗增添了不少神聖性。

除了包粽子外,侗族在端午節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會在祖先牌位前供奉菖蒲酒和粽子,婦女會幫孩子在頭上纏菖蒲葉,額頭上也會用雄黃酒畫上「王」字。同時,還要用植物熬煮的水將屋裡屋外噴灑一遍,並在食物上面澆以雄黃大蒜油。另外按照區域的差異,住在河邊的侗族人流行賽龍舟;住在山邊的侗族人則會利用雨水豐沛的季節上山採摘草藥,或是自用,或是帶到市集上販賣。

哈尼族主要居住在雲南,端午這天哈尼人也會包粽子吃,與侗族人一樣,以粽子作為獻祭祖先的供品。有趣的是,根據哈尼族研究學者翁惠娟的調查,一些哈尼族村寨也流傳著類似屈原的故事,只不過,主角換成一位古代哈尼族英雄。同時因為五月正好轉入雨季,所以哈尼語對端午節的稱呼,就是「雨天休息」的意思。

藏族除了分布在西藏自治區之外,還有一部分住在四川、雲南、青海與甘肅一帶。特別是住在甘肅的藏族,他們把五月五日這天稱為「採花節」,或是「女兒節」。

相傳在很久以前,這裡的藏民不會種地也不會織布,過著相當貧困的生活。有一天,從外地來了一位叫做「蓮花」的姑娘,她教導藏民們開荒種地、織布紡紗,還採集花草製成藥品給人治病,改善了藏民的生活。然而有一年的五月五日,蓮花上山採藥時被一陣狂風捲走,從此再也沒有她的消息。

人們感念蓮花姑娘的恩德,於是每到五月四日這一天,村裡的年輕女孩會在全村的歡送下,由哥哥或弟弟陪同上山採花,然後夜宿山頭,燃燒營火唱歌跳舞。隔天早晨,女孩們會將採來的花編織成花環戴在頭上,回到村寨時,親人們早已在村前聚集,鳴槍歡迎她們回家。女孩們先將花環送給鄉親們,然後在晒穀場上唱歌跳舞。之後,鄉親們把最好的飯菜拿出來招待女孩,一方面歡慶她們平安回家,一方面也相信女孩們把幸福與吉祥帶回了村寨。

從這些西南民族的習俗來看,多半都是由從端午的氣候衍伸而來的,像是採藥、採花、洗浴以及雨天休息等。至於粽子、雄黃、菖蒲與屈原、龍舟,則很難說是源自漢民族,還是漢人受到少數民族的影響,畢竟,流傳屈原故事的楚國本就在中國南方。也莫怪許多學者慢慢開始接受端午的起源,可能來自中國古代南方民族的節慶,甚至可能比屈原的時代早上許多呢!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