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三月底剛結束的世界棒球經典賽中,奪下「最有價值球員」獎項的大谷翔平,在十七歲時就寫下人生目標,並督促自己一步步努力前進。擁有目標,可以讓人充滿幹勁、渴望達成,根據一項發表於《幸福研究》期刊最新研究指出,相較於目標感較弱的同儕,目標感更強的青少年「比較快樂」,生活滿意度也較高。
此研究以參與一個非營利組織「GripTape」,學習挑戰方案的二百多位十四至十九歲青少年為研究對象,其中有七成女性。
在歷時七十天研究期間,參與研究的青少年每天都對自己的目標感、生活滿意度和四種正向(滿足、輕鬆、熱情或愉悅)與負向(憤怒、焦慮、懶散或悲傷)情緒的感受程度進行評分。
研究者以參與者前述項目的綜合得分進行評估,項目包括低於自閉症診斷閾值的「亞臨床自閉症」特徵,如不良的社交技巧和注意力轉移困難,這些青少年的人生「目標感」,以及整體「幸福感」的相關性。
結果發現,無論參與者的亞臨床自閉症特徵、生活滿意度與目標傾向的水平如何,只要青少年感覺比平時「更有目標性」時,就會有更好的結果。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兼任教授林家興表示,這篇研究結果呈現了不論青少年的人格特質如何,即便有一些自閉特質或神經特質,如不擅社交、缺乏注意力等,同樣可以因為生活有目標,而提升生活滿意度。且不一定是長遠的人生目標才能提升幸福感,設定短程目標,也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