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黃朵而
整理/黃朵而
大徹大悟很難,但每天有一點小小的開悟是可能的,每天想通一些小小的道理,一生中,就是不斷用心去開悟。各行各業的人在生命當中,都有所悟,也影響著周圍的人,來聽聽他們如是說……
01
3年前,來自台東的阿美族青年蔡雲熙發起「手沖咖啡公益環島活動」計畫,到醫療院所、特教或弱勢團體、照護等單位,以手沖咖啡向醫護人員致謝;他帶著皮箱奔波,3月回到起點──台東,但他的公益之旅還沒畫下句點,接下來計畫到離島,蔡雲熙說:
「真的不累,是大家在付出,我是獲得的一方。」
02
美國電影配樂大師約翰威廉斯(John Williams)今年以電影《法貝爾曼》入圍奧斯卡最佳原創配樂獎,91歲的他,創下奧斯卡最高齡入圍者紀錄;威廉斯一生共獲53次奧斯卡提名,僅次於已故的華特迪士尼(Walt Disney)59次。威廉斯表示:
「我非常高興,我認為這是人之常情:只要作品能受到賞識,就能感到滿足。」
03
台東馬偕身心科主任楊重源,當年因想改善家境而就讀醫學院,畢業後他並沒有選擇留在城市賺錢,反而是回到家鄉台東行醫;多年來,他不只醫治受精神疾病所苦的病患,還經常捐贈物資,協助他們解決生活和家屬照顧上的困境,楊重源認為:
「雖然這可能只是很小的幫助,但只要能夠多帶來一點改變,就是最大的動力。」
04
「名模教母」陳婉若16歲入行,從模特兒做到高階經理人、副董事長,同時她也是伊林娛樂、明星藝能學院創辦人;她一路幫助許多人圓夢,曾為了別人的願望犧牲自己,步入中年後的她學會愛護、照顧自己,不讓公私關係界線失守。陳婉若說:
「要做個『氣派的大人』,溫柔理解別人的立場、明白現況,因為很多時候,事情是無解的。」
05
4年多前,陸軍航特部下士秦良丰在跳傘訓練出意外,從400公尺高空墜地,他奇蹟生還,卻造成脊髓嚴重受傷,但他一路咬牙復健,展現鋼鐵般意志力;為了復健,他以國軍高雄總醫院為家,即便過程磨人,他也從不在家人面前落淚,秦良丰表示:
「我以身為傘兵為榮,希望有一天能再次跳傘。」
06
關家永以電影《媽的多重宇宙》獲得奧斯卡最佳導演獎,幕後推手是他的母親──關沈俊龍;關沈俊龍畢業於國立台灣大學,又到美國取得2個碩士學位,卻做了近20年的全職母親,她不會以成績要求孩子,而是能找出子女的優勢,並從中引導。關沈俊龍認為:
「小孩必須在社會上變成一個對自己負責的人,能教出這樣的小孩,我就覺得非常好,其他都是加分的。」
07
73歲的公衛學者張珏長期倡議心理健康,57歲時她曾罹患子宮內膜癌,開刀後只休養半年,就戮力教書、研究和推動心理衛生,例如:爭取成立心理健康司、發起「台灣心理健康聯盟」等,將公共心理健康視為一生使命。張珏說:
「我的生命有很多貴人和愛我的家人,是個幸福的人,希望為這個社會貢獻一分力量,才不會辜負自己擁有的。」
08
因母親長年投入義工服務,蘇安予在耳濡目染下,從小就喜歡做公益,4歲時客串童星,她把自己的第一份薪水,買了衣服、麵包,加上自己的玩具,送到育幼院,給小朋友帶來歡樂;曾在世界展望會、YMCA等團體擔任義工的蘇安予說:
「在多元的領域擔任義工,看見自己的價值,也有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