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讀城鄉】榕錦時光 刑務所官舍的華麗轉身

文/丹青 |2023.01.11
1623觀看次
字級
園區內新舊建築融為一體。圖/丹青

文/丹青

金華街靠近金山南路一帶,原本是一片安靜的街道和社區老公寓,自去年九月起,變成了遊客眾多的「榕錦時光生活園區」,飲食、文創小店林立。

但這可不是一般商圈或文創園區。金華街一三五號至一七七號,以及金山南路二段一一二號所形成的區域,是台北市文化局二○一三年登錄為歷史建築的「原台北刑務所官舍」;靠近園區的原台北監獄圍牆和再北側另一座保留下來的監獄圍牆遺跡,亦早於一九九八年就被指定為市定古蹟。故此區域應充滿歷史意涵,何以成為餐飲、文創園區?這與政府推行的老屋新文化運動有關。

一八九六年,日本人於台北城南設立台北監獄署,並於一八九九年至一九○四年,在金華街和金山南路間興建監獄。為安置監獄管理官員,附近蓋了許多連棟日式宿舍,並在今愛國東路三號,另蓋了一間高級長官宿舍。一九二四年,台北監獄更名為「台北刑務所」,在日本治台期間,此監獄及刑務所曾關過賴和、蔣渭水、羅福星等知名台籍人士。

政府遷台後,台北刑務所再改制為「台北監獄」(附設看守所),至一九五二年看守所才移至台北地方法院(後再移至土城);而台北監獄也因都市發展之需要,於一九六三年遷至桃園縣龜山鄉。原來的監獄拆除,只留下部分圍牆遺跡,台北市也才能開通愛國東路和金山南路。

原日治時期的台北刑務所官舍,後來成為台北監獄職員宿舍。監獄遷走後,部分員工繼續居住於此;加上空地因乏人管理,漸漸被民眾占據蓋起違章建築,形成了後來環境較為雜亂的華光社區。

到了本世紀初,此區域因政府欲興建大規模金融中心而展開都市更新計畫,且華光社區曾遭祝融之災,多數住戶皆已拆遷。唯金華街一三五號至一七七號、金山南路二段一一二號之區域及愛國東路三號,因保留較多的日式房舍基礎,在居民呼籲之下,台北市文化局於二○一三年將其登錄為歷史建築,並於二○一八年展開修復工程。

二○二一年底,愛國東路三號的獨棟宿舍先行完工,去年年中,金華街連棟宿舍也接連修復完成。文化局為節省日後維護經費,開展老屋新生文化活動,分別將愛國東路三號獨棟及金華街連棟宿舍,分別委由民間廠商經營、維護。

廠商取得金華街連棟宿舍經營權後,投入經費設計、規畫,找來著名餐飲、文創店進駐,並以當地多老榕且舊地名為「錦町」之故,取名為「榕錦時光生活園區」;但也保留了一間房舍做為服務中心,展示台北刑務所、台北監獄、華光社區等歷史脈絡。地方居民樂見文資活化有助觀光,台北市民也多了一處適合假日走訪的休閒園地。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