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讀城鄉】無圍牆博物館與帽子歌后──鳳飛飛故事館

文/丹青 |2025.08.29
61觀看次
字級
鳳飛飛曾演唱多部瓊瑤電影主題曲。圖/丹青
鳳飛飛曾就讀的大溪國小課桌椅。圖/丹青
故事館內展示鳳飛飛的追夢歷程。圖/丹青
黑瓦斜頂、樣式古樸的鳳飛飛故事館。圖/丹青

文/丹青

美國的史密森尼學會博物館,共擁有二十座各類博物館, 有十七處位於首都華盛頓特區,其中十一處更集中在國家廣場周邊,故稱「史密森尼博物館群」。

類似的博物館群也出現在桃園大溪,由於大溪以木藝起家,故名為「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但事實上,包含了大溪歷史、生態、人物、工藝、創生等不同主題,且大部分集中在普濟路附近,包括大溪公會堂、武德殿、藝師館、工藝基地、鳳飛飛故事館等,不但是台灣首座無圍牆博物館,也是桃園首座市立博物館。館所大多是利用昔日警察局與大溪國小日式宿舍修復改建而成,且皆已登錄為歷史建築。

這次要介紹的,是由大溪郡役所警察課長官舍改建、二○二二年成立的「鳳飛飛故事館」。

出生於大溪的鳳飛飛,本名林秋鸞,是上世紀七○年代與鄧麗君並駕齊驅,享譽國內外的著名女歌手。自小即有好歌喉的她,十四歲離開大溪,到台北市民聲廣播電台參加歌唱訓練班,之後即在歌壇展開歌唱生涯,因為經常戴著各型帽子演唱,故有「帽子歌后」之稱。

多才多藝的鳳飛飛,除了多次演唱瓊瑤電影主題歌,獲得金鐘獎最佳女歌手獎、金曲獎及終生貢獻獎等獎項,也曾在廣播電台、電視台主持節目,並參與電影演出。在台灣、中國大陸及東南亞華語社群,至今仍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鳳飛飛的歌迷自稱「彩虹」,由他們自主成立的「鳳友會」,為台灣第一個非商業性質且有組織的歌友團體。知名作家詹宏志曾說:「台灣人心目中的台灣,可能是:城隍廟、擔仔麵、魚丸湯和鳳飛飛……」可見她在台灣人心目中的地位。二○一二年,鳳飛飛因肺腺癌病逝香港,骨灰葬於桃園大溪的佛光山寶塔寺;同年,總統馬英九頒發褒揚令,稱她為「庶民歌后」。

鳳飛飛故事館是一棟黑瓦斜頂、樣式古樸的日式建築,入口大型招牌上的「鳳飛飛」斜體字,是取自她的唱片《就是溜溜的她》。館內燈光柔和、氣氛溫馨,設有「大溪人的鳳飛飛」、「台灣人的鳳飛飛」、「我的鳳飛飛」及「你的鳳飛飛」四個展區。除了展示電影海報及相關影片,也有鳳迷捐出的收藏,包括超過一百張鳳飛飛在國內發行的專輯、四十餘座獎項,以及鳳飛飛用過的服飾、帽子、小學課桌椅,以及大事年表等,並有不定期的專題展覽。

除了鳳飛飛故事館,十分以她為榮的大溪人,還保留了草店尾福仁宮後的「鳳飛飛故居」(成長的地方)及和平路上的「鳳飛飛老家」(歌唱事業成功後新購的住宅),展現出他們對這位庶民歌后深切的愛與懷念。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