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過歷史】驚鴻一瞥蒸汽火車

文/吳權昊 |2025.09.05
75觀看次
字級
仲夏寶島號CT273蒸汽火車頭行駛在客城一號橋上。圖/吳權昊
保存於基隆情人湖的CT271蒸汽火車頭。圖/吳權昊

文/吳權昊

「嗚嗚嗚~」汽笛聲響徹雲霄,煙囪冒出陣陣白煙,一台黝黑發亮的蒸汽火車牽引著莒光號列車,風馳電掣行駛在橙黃色客城一號橋上,吸引眾多火車迷駐足拍照。

老司機員稱呼蒸汽火車頭是「黑頭仔」,其動力原理是:蒸汽火車的燃料──煤炭,會在燃燒後產生高溫,並將熱能傳遞到鍋爐內的冷水;水吸收熱能以後,逐漸沸騰成為高壓水蒸汽;接著以管子導引水汽到進入活塞室,利用水汽的壓力推動活塞,產生強大的往復推進力,牽動連桿前後上下作動,進而帶動主動輪,蒸汽火車頭的輪子因此而轉動,同時有了前進的動力。

以這種原理作動的機器稱為「外燃機」;至於「內燃機」,則是目前所使用的汽油引擎與柴油引擎。內燃機未發明時,交通工具的動力來源都是外燃機,例如航行於河面上的蒸汽船。而在蒸汽火車未發明的時代,只能靠牛車載運或人力肩挑運送貨物,所以,外燃機的問世可說是人類交通史上的大躍進。

蒸汽火車,曾經是台灣南來北往的交通主力。一九四○年代,當火車將駛入隧道時,乘客紛紛緊閉窗戶封堵難聞氣味,也避免在隧道中燻黑了臉,是那個時代人們共同的記憶。然而,隨著時代的進步與提昇交通效率的需求,一九五○年代第一批柴油機車頭粉墨登場,漸漸取代了蒸汽火車。

老火車頭停駛後,有的已經報廢,部分則保存在各地的公園、糖廠、文化中心或鐵道園區等。靜態的展示,猶如美術館內的藝術作品,經典而雋永,值得前去一訪。而動態的復駛,是老火車頭的第二春,不但活化了鐵道文化資產,也是鐵道迷引頸期盼的景象。

可以再一次聽到令人振奮的鳴笛聲,看見陣陣白煙從眼前升起,讓鐵道迷內心激動萬分。因此,復駛路線上總是萬人空巷,人人都想用鏡頭留住瞬間永恆;停靠站也因老火車頭的魅力吸引人潮聚集,提昇了商家的買氣、活絡了小鎮的人氣。

老火車頭曾經奔馳在寶島悠悠數十載,動態的復駛,不僅活化了深具歷史意義的鐵道文化,也喚起了人們心中難忘的回憶。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