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過歷史】林連玉與大馬華文教育

文/謝貴文 |2023.01.11
1015觀看次
字級

文/謝貴文

在以馬來人為主要族群的馬來西亞,華人僅占兩成多,但卻擁有完整的華文教育體系。這並非大馬當局的政策所賜,而是當地華人長期抗爭所得來的,其中的先驅者與領導者即是林連玉。

馬來西亞的華文教育始於十九世紀前後,主要是華人移民為解決子女教育問題所設立的私塾。進入二十世紀,新式學校競相設立,取代私塾教育,課程也日趨多元,並逐漸將教學媒介改為華語。當時英國殖民政府為加以控管,曾要求華校必須註冊立案,引起華社領袖的抗議。據一九三八年的統計,當地華校已有上千所。

一九○一年生於福建泉州永春縣的林連玉,一九二四年畢業於集美學校師範部,翌年因時局不靖而移居大馬,歷任巴生市共和學校、加影市育華學校、吉隆坡尊孔中學等教職。二次大戰後,他除主持復校工作外,也創立吉隆坡華校教師工會、馬來亞聯合邦華校教師總會,展開為華文教育爭取權益的艱辛歷程。

一九五二年,英國殖民政府根據〈巴恩教育報告書〉,制定逐步取消華文在內的其他語文學校之法令。一九五四年又提出改革母語教育、推行國民學校制的白皮書,並開始在各語文學校附設以英文為媒介語的班級。林連玉為此代表華社發表反對宣言,主張文化是民族的靈魂,馬來亞聯合邦的中、英、印、巫四種學校,應各以母語教授,一律平等待遇。在各地華校的響應支持下,終使殖民政府做出讓步。

一九五七年馬來亞獨立,但教育政策仍以馬來語作為所有學校主要教學媒介語為目標。一九六一年又制定華文小學納入國家教育體制,不承認華文中學地位的法令。時任教總主席的林連玉提出強烈反對,認為此將根本動搖華文教育,而堅持華文中學不接受改制,改以獨立中學形式續辦。為此,大馬當局以其歪曲教育政策、煽動種族情緒等罪名,吊銷其教師證書,且在三年後剝奪其公民權。

無法再站上第一線為華文教育發聲,林連玉仍持續參與社團活動,並以著書來傳達理念。一九八五年他與世長辭,逾萬名華人趕到靈堂悼念,並尊稱其為「族魂」。馬華社團感念其功績,還成立林連玉基金會,並將其忌辰定為馬來西亞華文教育節。更可貴的是,「林連玉精神」持續激勵後進勇敢向前,如一九八七年有多名華教領袖因「華小高職事件」而遭逮捕,但他們仍不屈不撓、堅持到底,終能保住華文小學的現況。

現今大馬有華文小學近一千三百所、獨立中學六十所及多所華文大學,在海外維繫中華文化於不墜,林連玉及其後繼者實功不可沒。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