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黃朵而
01
內馬爾(Neymar)是世界足壇最佳邊鋒之一,出身自巴西聖保羅州的一個貧民窟的他,靠著天賦跟努力翻轉命運;他在2022卡達世足賽中,攻進國際賽的第77球,追平巴西球王比利(Pele)創下的隊史紀錄。內馬爾的理念是:
「1%的機會,99%的信念。成功不會偶然到來,絕不放棄。」
02
郝允旋自護士一職退休後,2021年開始到新北市板橋動物之家當義工,對她來說,照顧無人疼愛的流浪狗是最大的願望;每當看見狗甩頭猛搖尾巴的模樣,她的心中就會湧上一股暖流,希望牠們都能夠順利認養出去,找到幸福的家。郝允旋認為:
「退休是人生另個起點,做自己有興趣的事,讓每日生活獲得心靈上滿足,還可回饋社會創造自我價值。」
03
在戲劇界被稱為「常爸」的常楓,20歲開始演戲,一演就是70多年;除了得過金馬、金鐘獎,他在96歲時,還憑講述老兵思鄉故事的電影《拂鄉心》,拿下上海金爵獎最佳男主角,成為上海國際電影節歷史上最年長影帝。常楓兒子常中漢形容父親:
「他的人生舞台就是戲劇;演戲不是他的工作,是他的生活、他的生命。」
04
香港作家董橋,原名董存爵,筆下融貫中西,撰寫文化思想評論及文學散文數10年,被譽為「董橋體」;他同時也是一位報人,曾任香港《明報月刊》、《明報》總編輯、香港《蘋果日報》社長,他做人處世始終挺著讀書人的風骨,董橋表示:
「不論做報紙或寫文章,原則和底線必須盡量保持,在大是大非的關鍵時刻我絕不妥協,情願不做,絕不下跪。」
05
邱明成任教於台北市蘭雅國中,是學生口中的「邱老大」;從事教職27年的他,總把學生當成朋友,看到孩子蹺課打電動,就跟他們PK電玩,把學生「贏回」課堂;他也成立綠色環保社團,帶著孩子修剪樹木、保育校園生態。邱明成認為:
「身為老師,成為學生的一盞明燈,比什麼都重要。」
06
當老師30多年,71歲林銀從陸軍官校教授退休後,選擇到高雄市五甲龍成宮當義工,替人解籤紓解煩惱;她替民眾解籤時,總帶著自製的剪報、筆記,希望鼓勵低潮的人要保持正面,轉機就有可能出現。林銀表示:
「這把年紀看盡人生,能夠用自身經歷拉徬徨的人一把,就是一種福氣。」
07
美國57歲男子安德魯.麥肯齊(Andrew Mackenzie),2021年因為車禍失去了記憶,醒來時還以為是1993年;所幸在妻子柯斯蒂(Kirsty )的照顧下,安德魯記憶慢慢恢復,去年再次跟柯斯蒂求婚,得到一個幸福的結局。柯斯蒂說:
「沒有什麼能阻止我們的愛,我們擁有彼此,這才是最重要的,永遠不要放棄愛或彼此。」
08
義裔美國臨床心理學家法倫.古德曼(Fallon Goodman)長期研究社交恐懼等問題,她發現,社交恐懼的核心問題在於擔心被拒絕,而她所帶領的「情緒與復原力實驗室」,以臨床經驗幫助人們克服相關困擾。古德曼相信:
「一旦克服被拒絕的恐懼,就能抓住每個讓自己成長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