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轉 癌症為慢性病 抗癌鬥士活出精采人生

陳玲芳  |2022.12.10
1345觀看次
字級
作家平路與金鐘獎導演陳慧翎合影。圖/台灣癌症基金會提供
知名漢字翻轉設計師林國慶,設計翻轉「癌症」兩字,成為「敢前、感欣」,鼓勵癌友,堅持勇敢前行。圖/台灣癌症基金會提供
衛福部部長薛瑞元(右六)、台灣癌症基金會董事長王金平(左六)與唐玉珍(左五)、張維宏(右二)等十大抗癌鬥士合影。圖/台灣癌症基金會提供

文/記者陳玲芳

走過四分之一世紀,在台灣癌症基金會與社會各界努力推動下,癌症死亡率下降近2成、死亡年齡延後近6歲。過去許多癌症標籤,如癌症等於絕症、癌症宿命論等,也一一被撕去。大家都認同「癌症就像慢性病」,可「與之共存」,且「癌症是可預防的」;透過「全民練5功」的健康生活型態,即可降低6成至7成罹癌風險。

為呈現25年來「翻轉癌症」成果,台灣癌症基金會11月中旬舉辦「刻在生命裡的逗點-25周年特展」,蔡英文總統親臨現場,感謝基金會對癌症防治工作的努力。台灣癌症基金會董事長王金平,與國家文藝獎得主暨知名作家平路,以及金鐘獎導演陳慧翎等人,共同攜手啟動由知名漢字翻轉設計師林國慶設計的「癌症」翻轉字,成為「敢前、感欣」,鼓勵全民與癌友們一起來「翻轉癌症」。

腦癌患者 比賽健力

因為長期頭暈頭痛,甚至走路容易跌倒,曾擔任護理人員的兒子察覺異常,趕緊帶母親至醫院檢查。57歲的唐玉珍說,55歲那年被檢查出腦瘤,手術後醫師說,未來可能無法自主呼吸,需長期靠機器維持生理功能,也可能因為肌肉無力「要一輩子臥床」。

腦幹手術留下嚴重後遺症。唐玉珍記得當時,因為腦幹的損傷平衡控制不良,嚴重的姿態性低血壓,沒有吞嚥功能,自主呼吸反射受損而進行氣切,插鼻胃管,只能以輪椅代步。然而,也因擔心帶給兒子麻煩的念頭,開啟了她的奇蹟之旅。

多次嘗試各種物理治療與職能治療,並無太大改善,直到身為健身教練的兒子一句話:「要不要嘗試重量訓練?」,讓唐玉珍的癌後生活,開始有了重大改變。

過程中即使曾暈倒、受傷,母子倆都未放棄彼此。兩年多來,透過肌力訓練恢復體力,從無法久坐到可以坐得久,從走路不穩到可以上下樓梯,甚至挑戰參加「2020年桃力盃單項硬舉比賽」 及「2022年成吉思汗盃健力三項公開賽」,成為台灣首位健力三項比賽的腦癌患者。

從確診後治療時的痛苦、失落與無奈,經過家人不斷的支持與鼓勵,唐玉珍翻轉了原本可能臥床的人生。而她與兒子攜手走過的抗癌歷程,也展現了癌友們「儘管罹癌,一樣能夠擁有精采生活」的實況與心聲。

走出恐懼 成心理師

祖母、父親與伯父陸續因罹癌而離世,對張維宏而言,從小「癌症就像一朵烏雲」,會覆蓋、吞噬親近的家人,讓他早早種下對癌症的恐懼。果然,自己還是逃不過烏雲的追緝,34歲那年迎來了自己最害怕的「癌症」,確診為淋巴癌四期。

手術過程中,發現腫瘤已巨大到侵襲心肺,必須進行大型開胸手術。張維宏回憶說,當時更出乎預料的噩耗發生了,手術損害控制聲帶的神經,當時自己想要開口說話卻無法言語,這讓他感到無比恐懼;再加上被鋸開的肋骨疼痛、化療帶來的副作用,「有口難言」、無法表達自身痛苦的狀態,一次次讓他陷入恐懼的深淵。

經過完善治療與兩次聲帶手術,張維宏漸漸走向康復,不過「復發」的恐懼也揮之不去。他說,「如何回應癌症的復發與憂慮,其實是自己的選擇」,經歷家人因癌離世,一次又一次告別,讓他決定「選擇」更積極正向的回應,期能把握生命中的各種「可能」。

癌症讓張維宏體悟到,「即使時時擔心復發,也沒有人可以保證癌症永遠不會復發!」因此,他決定轉換跑道,成為一名「諮商心理師」,除能照顧自己的身心健康,也能幫助和自己一樣的癌友。他說,「陪伴癌友,就像陪伴當年無助的自己,讓我感到相當踏實與滿足。」

利民共好 癌症翻轉

台灣癌症基金會於1997年12月成立,至今整整25年,與台灣癌症防治走過四分之一個世紀,這25年正是台灣癌症醫療環境與觀念轉變最大的年代。蔡英文總統表示,過去醫療環境封閉,國人總是「聞癌色變」,將癌症視為人生的「句點」,但透過台灣癌症基金會及各界的努力,讓「癌症」從生命的句點翻轉成人生的逗點。

她引述平路在癌後的體悟「生命就是春去秋來,葉子落下又重新長出來」,藉此鼓勵所有癌友們勇敢前行,讓這些「逗點」,成為未來的生命「支點」;也嘉許台灣癌症基金會推動許多利民共好的公共政策,如「癌症防治法」、「天天5蔬果」、「蔬果彩虹579」等,提升了國人對癌症防治之重視,讓防癌成為全民的日常,基金會成為台灣癌症防治史上不可或缺的力量。

甫獲國家文藝獎肯定的平路,曾於半年內經歷兩次癌症:「肺癌」及「乳癌」,她將癌症視為「功課」也是「禮物」,感謝癌症讓她思索對於死亡的害怕,其實是來自於「害怕」本身。陳慧翎在成功事業的背後,多年來跟隨她的卻是不斷復發的子宮頸癌,但她奉行「認真治療、用力玩」哲學,在被壓縮的時間中,仍然完成許多個人夢想。

與癌共存 活得精采

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賴基銘指出,基金會每年舉辦十大抗癌鬥士徵選活動,就是要告訴國人,癌症並不可怕,癌症就像慢性病,透過鬥士們精采的生命故事分享,了解雖然罹癌會面對許多課題,包括治療選擇、癌後心理調適、生育保存問題、職場工作銜接、如何回歸正常生活等,但透過社會上許多資源與支持,都可幫助癌友學會與癌共存的新生活,甚至過得比一般人更精采。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