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阡陌之時】金庸三十六

文/吳鈞堯 |2022.11.21
719觀看次
字級

文/吳鈞堯

我的散文集《台灣小事》曾經寫到,「高二那個夏天,我一口氣讀完四十本金庸小說。」細心的主編蕭仁豪來函問,「老師真有四十本嗎,我查到的是三十六本……」

仁豪語氣含蓄、小心,唯恐觸怒我一般。我上網一查果真不假,卻還想爭辯什麼。人對於過失,習慣魚目混珠哪。當時讀金庸沒有按照序號,而是有哪一部就租哪一部。年少讀武俠,我長了另一種滄桑,那是款霸氣,整個江湖都需要我。

我到中華商場買了兩把木劍,一長一短,掛在身側,搭上公車,車廂裡的乘客都顫慄,劍是其一、劍眉其二。我很習慣把眉毛皺成「劍眉」,眉心夾緊,尾梢自然跋扈。

我沒有風清揚可以拜師、沒有九陽真經可以走脈,趁父母都睡了,在客廳點一支蠟燭,劈、劈、劈,揚起木劍,以劍氣把柔柔燈火,砍得無比肅煞。有年八月訪嘉義李中蓮「嘉嘉讀書會」,在廚師小為的餐廳聚會,正逢朋友生日,蛋糕上了、蠟燭點了,因為疫情不方便吹熄,正想搧滅時,我喊著我來,劍指猛然揮出,燭火應風而止,朋友們震驚喧譁,這才知道我是「練過的」。

學問好的人,該在司馬遷的《史記》領略俠的本質,平凡如我,讀金庸時看到了俠,郭靖的義、楊過的狂、令狐沖的率真、韋小寶的小人嘴臉……我哪一種都不是,只學會耍了那句「人不輕狂枉少年」來搪塞自己。

我老是記得四十,是因為讀完架上所有金庸後,還常到漫畫出租店,追問老闆什麼時候會有四十一集啊?他為了讓我再度上門,都說就快了,四十就此咬住,成為貨真價實的魚目記憶。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