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123RF
圖/123RF
文/丹尼斯‧古斯萊本
自從電在啟蒙時代掀起一陣熱潮後,這股波濤就再也無法停息。1757年,路易十五任命了當時歐洲物理界重量級專家兼修士,讓安托萬‧諾來(Jean-Antoine Nollet)來教他的孩子物理,其他國家也不甘示弱:英國可以拿班傑明,富蘭克林在前美洲殖民地作的研究來說嘴,義大利當然也出產幾位有頭有臉的大人物,包括本世紀下半葉出名的路易吉‧伽伐尼(Luigi Gaalvani)和亞歷山卓‧伏打(Alessandro Volta)。
動物金屬 孰可生電?
電池的誕生讓1970年代兩位義大利科學家之間的爭執畫下句點,這一切要從1791年說起,伽伐尼在詳細研究過青蛙後,於波隆那發表了一篇標題為〈關於電產生肌肉運動的評論〉的論文,認為動物的肌肉會對神經發電。當時已是著名科學家的伏打,不但是帕維亞的大學教授,更是盛名遠播的倫敦皇家學會一員,雖說對最初的同僚發現很驚訝,但他很快就質疑起這個說法:造成這種現象的,會不會是伽伐尼用來連接肌肉跟神經的金屬環,而不是動物本身。
電源新生 柱狀電池
一場大論戰就此開打,戰火延燒到整個歐洲的學術界,幾個國家都有「動物電」和「金屬電」的支持者,他們就跟革命思想家的擁護者和反對者一樣極端,兩方僵持不下,類似的實驗大量出現:不只是青蛙,連綿羊、雞,甚至是昆蟲,都成為熱血科學家的手下祭品,又是分屍又是剝皮的,直到伏打在1797年發表〈僅通過金屬之間的接觸即可產生動力〉一文,這些可憐動物的苦難才算結束。之後伏打將銅片和鋅片交疊,並在幾對金屬片之間用浸過鹽水的溼布隔開:只要將最後端的銅片跟最前端的鋅片用金屬線接起來,就會產生電流!這就是1800年間問世的「柱狀電池」,新的電源就此誕生……
文字內容節錄自《原來XX是這樣被發現的:電池篇》,台灣商務印書館授權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