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汙會減壽 改善刻不容緩

文/程憲 |2022.10.22
10500觀看次
字級
圖/123RF

文/程憲

一份全球性空汙研究指出,全世界97%以上的人口,正呼吸著有問題(有毒)的空氣,2021年更是沒有任何一個國家達到世界衛生組織(WHO)的空氣品質標準,研究並預估,若台灣空汙水平降至WHO的標準,將會延長國人平均壽命約1年。

美國芝加哥大學能源政策研究所在今年中,發表一項研究顯示,慢性空氣汙染使全球人均預期壽命減少了2年以上,其危害與吸煙相當,甚至比愛滋病更嚴重。

全球排名第4大死因

英國衛報報導,「空氣汙染」為僅次於高血壓、飲食和吸菸的全球第4大死因,然而和一般人想像的不同,並非最富裕、最發達的城市或地區空汙問題最嚴重,相反的,愈貧窮的社區受危害才最重,汙染最嚴重和最輕微的國家之間的差距,也正迅速拉大中。

報導指出,城市是絕大多數人口的聚集地,全球數十億城市居民呼吸著有毒空氣,開發中國家尤其如此,但在農村地區,燃燒固體燃料同樣造成室內空氣汙染的風險,據統計,全球至少有1/3的人,面臨室內外空氣汙染的雙重打擊。

不利心血管及呼吸道

根據4年前一項「衛生效果研究所」(Health Effects Institute)報告,利用衛星資料和進階監測得到的新發現,來估算有多少人暴露於高於世界衛生組織安全上限的受汙染空氣,結果發現:空氣汙染會增加中風、心臟病、肺癌和慢性肺病風險……每年導致全球超過600萬人死亡,其中中國和印度的死亡人數,占總數一半以上。

而依據最新的「空氣品質監測」(AIR QUALITY LIFE INDEX 2022)顯示,全球97%以上的人口,生活在空氣汙染超過建議水準的地區,甚至沒有一個國家的空氣品質達到世衛的標準。

空汙容易引發呼吸道過敏及身體發炎反應。 圖/123RF

人均壽命因空汙下降

該研究發現,為阻止新冠病毒傳播而實施封鎖措施,對於2020年全球平均空氣汙染水平幾乎沒有影響,許多國家實施的封鎖措施,只是暫時為一些地區帶來一陣子晴朗的天空,在一些人口最多的國家,空氣汙染甚至有所增加。

其中亞洲是世界上空氣汙染最嚴重的地區,南亞地區居民的預期壽命,更可能因惡劣的空氣品質減少約5年,東南亞部分地區的空氣汙染水平上升了25%。

該研究顯示,2019年至2020年間,全球人口加權平均PM2.5的水準,達WHO指引的5倍多,若能減少全球空氣汙染達到WHO的標準,將使全球平均預期壽命增加2.2年,從大約72歲增加到74.2歲,台灣則可平均增加1歲。

慢性發炎成隱形殺手

PM2.5為WHO認列的第一級致癌物,證實是導致肺癌的危險因子。PM2.5 是外來的物質,其中的懸浮微粒含有重金屬、硫化物、氮化物,高度致癌的「苯環類化合物」等物質,會造成體內慢性發炎,導致血管硬化、產生血栓。PM2.5更會透過富含豐富血管的肺泡,流進血管、通往全身,最後在心臟或是腦血管聚集,造成全球愈來愈多人罹患心血管疾病。

數據指出,因PM2.5(空氣汙染)所造成的死亡人數已與抽煙接近,超過因酗酒死亡人數3倍多,超過因愛滋病造成死亡人數的6倍。研究警告,空氣汙染已經是一個巨大的公共衛生問題,世人卻不夠重視,相關研究及對策也未能及時提出。

台灣空氣品質 室內外都差

根據台灣國家衛生研究院環境醫學所最新的研究,發現高雄、雲嘉南、中彰投地區,是全台灣PM2.5暴露量最高的地區;而實際監測台北、花蓮、高雄、嘉義4縣市,發現台北的空汙大部分來自交通排放,高雄除了PM2.5之外,還有來自鋼鐵製造業的重金屬,嘉義也是來自交通,花蓮則是來自油的燃燒。

國衛院的報告中也發現,除了外界環境PM2.5嚴重,還有40~50%是來自「室內場所」的空氣品質不良造成的。

其中外在環境主要是交通、工業與電廠排放之故,而生質燃燒(如燒稻草)、揚塵,還有燒香、燒紙錢,都跟PM2.5濃度有關。

國衛院也在不同城市進行夏天、冬天的PM2.5監測,發現不論夏天、冬天,城市空汙來源榜首都是「寺廟」,估計是因為燒香、燒紙錢而變高;第2名「餐廳」則是因為廚房的油煙造成,銀行、理髮廳則是跟空氣品質的流通、個人攜帶的PM2.5有關。

所謂「個人攜帶的PM2.5」可能來自抽菸、室內通風品質差,尤其是冬天的空氣品質更糟糕;而對於通勤族來說,「夏天騎機車」、「冬天走路」的空氣品質最差。

汙容易引發呼吸道過敏及身體發炎反應。 圖/123RF

減少吸入PM2.5

全球空氣汙染嚴重,但人不能不呼吸,面對愈來愈惡劣的空氣品質,人類該如何自保?

下列6種方法提供參考:

1 掌控PM2.5情報

氣象局及環保署空氣品質監測網,及下載「環境即時通」APP,都能即時掌握PM2.5的濃度與分級狀況,甚至能預測未來一日空氣品質,再配合出門時間及口罩,就能減少吸進毒空氣的機率。

2 霧霾時少出門

儘量避開尖峰時段及交通流量高的路段,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上、下班尖峰時段,民眾在路上行走時,應至少離開汽機車排氣管10~15公尺或站在有風處,減少吸入汙染空氣。

3 減少接觸汙染空氣

儘量戴帽子、穿長袖長褲,戴沒有度數的眼鏡……以減少頭髮、眼睛與皮膚接觸空汙。外出回家後,清潔臉、手、鼻、口,最好能洗個熱水澡,清潔全身髒汙。

4 慎選有效的口罩

慎選能過濾懸浮微粒(PM2.5)的口罩,有效保護口、鼻呼吸道。一般的活性碳口罩,只能避免吸入異味;醫療用口罩無法貼合臉部,阻隔力只剩下30%,也僅能吸附有機物。唯有歐規FFP1、美規N95 或專利口罩,才能有效阻擋PM2.5大小顆粒 80%~99.7%。

5 提升免疫力

空氣汙染容易導致過敏反應,為避免空汙導致免疫力下降,平時生活應作息規律、適度的運動增加新陳代謝、多吃深色蔬菜、水果,攝取足夠的維生素A、C、D,補充益生菌及多喝水等,可有助排毒和調整體內免疫力。

6 避免吸入汙染空氣

霧霾時少開窗、吸菸者宜戒菸並避免二手菸、炒菜時開抽油煙機、使用空氣清淨機等,保持室內空氣清新;空氣新鮮的時候開窗通風,擺放綠色植物增加空氣溼度;祭祀時,避開燒香及燒紙錢的煙霧。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