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市下月 禁用一次性塑膠杯

文/派翠西亞 |2022.11.05
10368觀看次
字級
圖/123RF
限塑後各種環保創意提袋大量上市。圖/中央社
限用一次性飲料杯後,飲料店開始租用循環杯。 圖/綠色和平
圖/123RF
限塑政策趨嚴,環保吸管大受歡迎。圖/中央社
民眾最隨手可得的一次性塑膠產品常來自於小吃店的免洗餐具。圖/綠色和平
新北市蘆洲永平市場成為新北第一個「不塑市場」。圖/新北市環保局

文/派翠西亞

繼7月1日起落實環保署「購買飲料自備飲料杯,可享5元以上價差」優惠後,12月1日起,台北市2206家連鎖飲料店,將限制使用一次性塑膠飲料杯(包含生物可分解塑膠PLA杯),預估每年可減少超過7600萬個一次用塑膠杯,減少912公噸塑膠使用量。

業者配合意願高

台北市環保局表示,由於此規定已提早向市場預告,業者多數也主動表達配合意願,並開始著手評估使用可替代材質、鼓勵消費者自備環保杯,或建立循環杯借還系統……因此預料將能順利推動此項於環保具積極效益的政策。

事實上,由於一次性塑膠飲料杯多半用於盛裝冷飲或冰品,從12月開始禁用,台灣氣溫正好逐漸降低,冷飲及冰飲需求變少,於此時推動禁用僅能單次使用的塑膠杯,有形無形的阻力都比較小,業者也比較願意積極配合。

限塑減廢具實效

雖然截至目前為止,6都中僅台北市環保局做了這項宣示,期讓每天250~350萬人活動的城市,具體減廢行動向前跨一大步,但可以想見的,時勢所趨,未來這項措施將會在其他縣市陸續實施。

而這也是政府從2016年4月1日實施「餐飲業禁用一次性餐具及美耐皿餐具」(含塑膠、紙製、竹製及木製餐具),改採可清洗重複使用之杯、碗、盤、碟、餐盒、筷子及湯匙以來,最具實效的減廢措施。

10年達標路漫漫

然而,國內環保組織仍認為,政府的減塑政策過於消極,從2020年各種餐館業內用完全限塑;2025以價制量限用;2030全面禁用吸管、飲料杯、購物用塑膠袋、免洗餐具等4大類一次性塑膠製品……前後達10年才逐步落實減塑措施。

相較於台灣周邊各國,限塑政策幾乎都是一步到位,雖然實施時間比台灣晚,卻一宣布就全面禁用,再輔之以使用者付費或直接開罰的方式嚴格實施,限塑減廢效果比台灣顯著許多。

台灣綠色和平組織指出,環保署於2018年提出「限塑目標」,當時曾是亞洲創舉,但目前為止,塑膠袋及各種塑膠容器實際使用量卻沒有減少。也就是說,過去10年間,不論是中央或地方政府提出的限塑政策,皆趕不上塑膠製品在源頭增加的速度。

不減反增令人憂

綠色和平引用歷年經濟部統計處工業產銷存動態調查,自2009年至2019年間,塑膠袋、免洗塑膠餐具及紙容器3大類一次性塑膠用品,國內銷售量總計增加了22.8%。若分開計算,免洗塑膠餐具與紙容器的用量10年間成長約37%;而推動限塑歷時最久的塑膠袋,10年間竟也增長1成以上。

綠色和平指出,缺乏限用管制措施的紙容器及免洗塑膠餐具,其成長幅度相對於長年落實限用的塑膠袋高出3倍,可見政府限用與否,確實影響不同塑膠用品使用量的增加速度,然而每個項目的使用量皆逐年成長,顯示政府限塑的範圍與力道,仍有相當大的加強空間。

速防堵管制漏洞

目前政府是透過「以價制量」的收費,以及自備環保用品的「獎勵折扣」等兩大方式,作為主要限塑手段。但環保團認為,由於額外購買塑膠袋的費用,或自備環保餐具的獎勵折扣,平均價格均約落在1~2元之間,這對消費者而言,誘因實在不高。

此外,多數民眾每日都會造訪消費的場所,遠多於目前被政府納入管制的範圍(約10萬家業者)。根據環保團體進行的民調統計,有6成的民眾表示,常在傳統市場拿到免費塑膠袋;有近5成的民眾則說:小吃店提供的免洗餐具太多。

常消費處應納管

也就是說,目前環保署限塑的14大場所(含公部門、公私立學校、百貨公司及購物中心、量販店、超級市場、連鎖便利商店、連鎖速食店、藥粧店/美粧店/藥局、醫療器材行、家電攝影/資訊/通訊設備零售業、書籍及文具零售業、洗衣店、飲料店、西點麵包店),都不是塑膠提袋使用量最大、民眾最常消費的地方,而限塑不夠全面,就可能形成管制漏洞,同時也像是只針對少數業者實施禁令。

為了避免2030年禁用4大類一次性塑膠用品的目標淪為口號,環保團體呼籲政府,必須增加管制的範圍與力道,儘速將傳統市場、小吃店及連鎖飲料店納入管制,並透過提高收費或優惠金額,給予民眾更多減塑誘因。

選對杯材保健康

根據環保署資料,台灣每年約耗費40億個一次性飲料杯,重達4.7公噸。今年7月起實施獎勵限塑措施,民眾到連鎖飲料店、超商、速食店、超市等通路,自備環保杯就可享至少5元價差,大大提升民眾自備環保杯的意願。

根據市場反映,7月施實以來,民眾自備環保杯意願明顯升溫,連鎖飲料店從以往的約6%,提高至約30%。超商則從過去的6%,提升到10%左右。

而隨著實施時間愈久,消費者逐漸了解:一次性飲料杯如寶特瓶、保麗龍、一般紙杯、外帶塑膠杯等,是無法享有折扣優惠的。而消費者為了要選購一款合用的環保杯,也帶動市場經濟活絡。

購物網站統計指出,2022上半年環保杯銷售數據明顯增加,消費者在選擇環保杯材質時,較青睞保溫、保冰效果佳的不繡鋼,此外,輕巧、好清洗也是挑選的重點。不少消費更具備常識,懂得選擇304或316不鏽鋼材質,以保障自身安全,不致吃進溶出的有毒物質。

一般說來,不鏽鋼材質盛裝任何飲品都沒問題,但如果是保溫、保冷設計的不鏽鋼水壺,應避免盛裝汽水類飲品,以免危險。而不鏽鋼杯長期盛裝咖啡或茶之後,容易產生難以清潔的汙垢,建議用熱水加入過碳酸鈉,再將瓶子整個泡在裡面,即可清潔乾淨。

至於玻璃、陶瓷材質的容器,由於不會釋放任何毒素,被認為最穩定安全,但因重量不輕、攜帶不易,最好擺在固定的辦公室或住家,避免拿來拿去不小心摔碎割傷。

若選擇輕便的塑膠材質,要裝熱飲,建議選擇5號聚丙烯(PP)的材質,才不會因高溫而釋放不良物質。至於冷飲的話,材質上則沒有特別的要求。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