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市下月 禁用一次性塑膠杯 文/派翠西亞 |2022.11.05 語音朗讀 10368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圖/123RF限塑後各種環保創意提袋大量上市。圖/中央社限用一次性飲料杯後,飲料店開始租用循環杯。 圖/綠色和平圖/123RF限塑政策趨嚴,環保吸管大受歡迎。圖/中央社民眾最隨手可得的一次性塑膠產品常來自於小吃店的免洗餐具。圖/綠色和平新北市蘆洲永平市場成為新北第一個「不塑市場」。圖/新北市環保局 文/派翠西亞繼7月1日起落實環保署「購買飲料自備飲料杯,可享5元以上價差」優惠後,12月1日起,台北市2206家連鎖飲料店,將限制使用一次性塑膠飲料杯(包含生物可分解塑膠PLA杯),預估每年可減少超過7600萬個一次用塑膠杯,減少912公噸塑膠使用量。業者配合意願高台北市環保局表示,由於此規定已提早向市場預告,業者多數也主動表達配合意願,並開始著手評估使用可替代材質、鼓勵消費者自備環保杯,或建立循環杯借還系統……因此預料將能順利推動此項於環保具積極效益的政策。事實上,由於一次性塑膠飲料杯多半用於盛裝冷飲或冰品,從12月開始禁用,台灣氣溫正好逐漸降低,冷飲及冰飲需求變少,於此時推動禁用僅能單次使用的塑膠杯,有形無形的阻力都比較小,業者也比較願意積極配合。限塑減廢具實效雖然截至目前為止,6都中僅台北市環保局做了這項宣示,期讓每天250~350萬人活動的城市,具體減廢行動向前跨一大步,但可以想見的,時勢所趨,未來這項措施將會在其他縣市陸續實施。而這也是政府從2016年4月1日實施「餐飲業禁用一次性餐具及美耐皿餐具」(含塑膠、紙製、竹製及木製餐具),改採可清洗重複使用之杯、碗、盤、碟、餐盒、筷子及湯匙以來,最具實效的減廢措施。10年達標路漫漫然而,國內環保組織仍認為,政府的減塑政策過於消極,從2020年各種餐館業內用完全限塑;2025以價制量限用;2030全面禁用吸管、飲料杯、購物用塑膠袋、免洗餐具等4大類一次性塑膠製品……前後達10年才逐步落實減塑措施。相較於台灣周邊各國,限塑政策幾乎都是一步到位,雖然實施時間比台灣晚,卻一宣布就全面禁用,再輔之以使用者付費或直接開罰的方式嚴格實施,限塑減廢效果比台灣顯著許多。台灣綠色和平組織指出,環保署於2018年提出「限塑目標」,當時曾是亞洲創舉,但目前為止,塑膠袋及各種塑膠容器實際使用量卻沒有減少。也就是說,過去10年間,不論是中央或地方政府提出的限塑政策,皆趕不上塑膠製品在源頭增加的速度。不減反增令人憂綠色和平引用歷年經濟部統計處工業產銷存動態調查,自2009年至2019年間,塑膠袋、免洗塑膠餐具及紙容器3大類一次性塑膠用品,國內銷售量總計增加了22.8%。若分開計算,免洗塑膠餐具與紙容器的用量10年間成長約37%;而推動限塑歷時最久的塑膠袋,10年間竟也增長1成以上。綠色和平指出,缺乏限用管制措施的紙容器及免洗塑膠餐具,其成長幅度相對於長年落實限用的塑膠袋高出3倍,可見政府限用與否,確實影響不同塑膠用品使用量的增加速度,然而每個項目的使用量皆逐年成長,顯示政府限塑的範圍與力道,仍有相當大的加強空間。速防堵管制漏洞目前政府是透過「以價制量」的收費,以及自備環保用品的「獎勵折扣」等兩大方式,作為主要限塑手段。但環保團認為,由於額外購買塑膠袋的費用,或自備環保餐具的獎勵折扣,平均價格均約落在1~2元之間,這對消費者而言,誘因實在不高。此外,多數民眾每日都會造訪消費的場所,遠多於目前被政府納入管制的範圍(約10萬家業者)。根據環保團體進行的民調統計,有6成的民眾表示,常在傳統市場拿到免費塑膠袋;有近5成的民眾則說:小吃店提供的免洗餐具太多。常消費處應納管也就是說,目前環保署限塑的14大場所(含公部門、公私立學校、百貨公司及購物中心、量販店、超級市場、連鎖便利商店、連鎖速食店、藥粧店/美粧店/藥局、醫療器材行、家電攝影/資訊/通訊設備零售業、書籍及文具零售業、洗衣店、飲料店、西點麵包店),都不是塑膠提袋使用量最大、民眾最常消費的地方,而限塑不夠全面,就可能形成管制漏洞,同時也像是只針對少數業者實施禁令。為了避免2030年禁用4大類一次性塑膠用品的目標淪為口號,環保團體呼籲政府,必須增加管制的範圍與力道,儘速將傳統市場、小吃店及連鎖飲料店納入管制,並透過提高收費或優惠金額,給予民眾更多減塑誘因。選對杯材保健康根據環保署資料,台灣每年約耗費40億個一次性飲料杯,重達4.7公噸。今年7月起實施獎勵限塑措施,民眾到連鎖飲料店、超商、速食店、超市等通路,自備環保杯就可享至少5元價差,大大提升民眾自備環保杯的意願。根據市場反映,7月施實以來,民眾自備環保杯意願明顯升溫,連鎖飲料店從以往的約6%,提高至約30%。超商則從過去的6%,提升到10%左右。而隨著實施時間愈久,消費者逐漸了解:一次性飲料杯如寶特瓶、保麗龍、一般紙杯、外帶塑膠杯等,是無法享有折扣優惠的。而消費者為了要選購一款合用的環保杯,也帶動市場經濟活絡。購物網站統計指出,2022上半年環保杯銷售數據明顯增加,消費者在選擇環保杯材質時,較青睞保溫、保冰效果佳的不繡鋼,此外,輕巧、好清洗也是挑選的重點。不少消費更具備常識,懂得選擇304或316不鏽鋼材質,以保障自身安全,不致吃進溶出的有毒物質。一般說來,不鏽鋼材質盛裝任何飲品都沒問題,但如果是保溫、保冷設計的不鏽鋼水壺,應避免盛裝汽水類飲品,以免危險。而不鏽鋼杯長期盛裝咖啡或茶之後,容易產生難以清潔的汙垢,建議用熱水加入過碳酸鈉,再將瓶子整個泡在裡面,即可清潔乾淨。至於玻璃、陶瓷材質的容器,由於不會釋放任何毒素,被認為最穩定安全,但因重量不輕、攜帶不易,最好擺在固定的辦公室或住家,避免拿來拿去不小心摔碎割傷。若選擇輕便的塑膠材質,要裝熱飲,建議選擇5號聚丙烯(PP)的材質,才不會因高溫而釋放不良物質。至於冷飲的話,材質上則沒有特別的要求。 前一篇文章 空汙會減壽 改善刻不容緩 下一篇文章 瑞典ReTuna 全球第一個回收時尚商場 熱門新聞 01【詩】海天合抱的課題2025.04.2902傳證長老圓寂 弘法度眾利群生2025.04.3003全台桐花盛宴 追逐五月雪2025.04.2804【遊藝筆記】又見春光到楝花2025.04.2905【閃文集】獨立與愛情的象徵2025.04.2906北海道場首屆三皈五戒 佛子滿法喜2025.04.2807清德寺熱心公益 南投縣府感謝佛光山 2025.04.2808退休之後2025.05.0109紐約佛教聯合會浴佛 佛光人共襄盛舉2025.04.3010新馬寺慶佛誕 2萬人誓行三好2025.05.01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交通號誌 夏日減秒因應 未來建築潮流 和小生物當鄰居倫敦空汙地址 改變歐洲房價網購減碳 從包裝循環利用做起 作者其他文章樽海鞘 海中小果凍 暖化新救星李財星 因一畝田 變身知識網紅幸運攀越珠峰 人類應援蓑羽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