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史蒂芬
文/史蒂芬
秋節剛過,重陽節又將來臨。不知道大家此時是否想起,知名詩人王維在求取功名時,有感而發所寫的:「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的詩句呢?
其實歷代以來,重陽節不只有祝福、追思的意思,像是親朋好友登高出遊、飲菊花酒、戴茱萸、享用糕點等習俗,更烙印在許多歲時風土錄裡。當然,由於九九又諧音久久,意頭甚佳,所以此時對於長者的誠摯祝福,更顯得十分受用。
然而,在研讀這些記錄時,有些聽起來像是民間傳說的字句,著實頗令人值得玩味。因為除了九月九登高避禍、桓景斬瘟魔的故事外,在晉代周處《風土記》裡,也記載這一天,民間流行折茱萸插頭上來辟惡疫、禦初寒的習俗。
那麼,所謂辟惡疫、禦初寒,依照現代眼光看來,前者指的應該是瘟疫之類的傳染病,而初寒,則是隨季節變遷,溫度對人體發生的影響吧?
時至今日,因為科學的昌明,對典籍的闡述,多有應驗。因而我們到中醫診所調養身體時,醫師就會叮嚀:鼻炎、皮膚、毛髮、呼吸不順、發熱出汗,乃至於肩背疼痛,都是「肺經」異常的症狀。他們會開立處方,並要大家注意秋風之肅殺,穿衣留意、飲食忌口,不要掉以輕心等。
因此,在打理三餐時,最好也能配合醫師的叮囑,才能真的在重陽佳節,保養到全家及長者的健康。
提到冬瓜,很多人都以為是寒天所長。但其實冬瓜盛產的季節,並非冬季,應是夏季。只是有一民間說法,認為瓜皮上的白霜似雪,足以保護植物,可耐儲數月經冬。所以,才有了「冬瓜」這個有趣的名字。
說也奇怪,這幾年因流行起售價高貴的純鳳梨酥,所以一些使用冬瓜餡調製的產品,竟淪為平價貨,不被贈禮市場看重。
那麼,為什麼冬瓜出現在一年四季,用途廣泛,卻少有人珍視呢?其實跟它的滋味寡淡,需要借味、借物相佐烹調,才能顯出價值,有所關聯。
所幸生性甘淡的冬瓜,可不因為世人的眼光,改變其貢獻哦!因為在營養的評價上,冬瓜除了被認為是消褪暑熱、退火利尿的好蔬菜外,到了需要養肺排毒的秋季,它對於肺、大腸小腸、膀胱,亦有著顯著助益。甚至典籍上,還特別列出其外皮、籽,具有緩解咳嗽與化痰的作用。看到這裡,是不是對冬瓜,開始有了刮目相看的感覺呢?
憶起某回,到飯店川菜廳吃飯,經理招待的醃漬冬瓜,酸甜可口、汁融湛美,迄今常留在腦海深處,難以忘懷。
因此,這回融合了檸檬薑汁,也做出自己版本的醃漬冬瓜。上桌時,立刻騙倒不少人,還以為居然想拿碟罐頭醬冬瓜請客,紛紛面露狐疑。
直到試著挾一口嘗嘗,咦?酸酸甜甜、滿溢檸香,吃起來一點也不費牙口。吞下肚後,胃部又湧上隱隱暖意,十分舒暢。這才知道,原來冬瓜也玩了川劇變臉,不禁逗得人人露出微笑。
食 材
去皮切成0.5公分薄片的冬瓜250克。
A料:黑麥汁200c.c.、糖1大匙半、檸檬汁3大匙、薑片3片
作 法
將冬瓜放進A料煮開約10分鐘,待外層略呈透明,裡面還帶生的狀態,即熄火加蓋,冷藏燜至隔夜即可供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