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大西南】 在西南邊疆做調查的老外們(二)

文/出谷司馬 |2022.09.01
864觀看次
字級

文/出谷司馬

英國小說家詹姆斯‧希爾頓一九三三年所寫的小說《消失的地平線》,一直以來都被認為是打開西方人對中國西南神祕世界想像的重要著作。而啟發詹姆斯寫這本小說的,則是另一個在中國西南的「老外」,他的名字叫做約瑟夫‧洛克(Joseph Francis Charles Rock,1884~1962)。

洛克是出生於維也納的美國人,他是一位學識豐富的探險家,包括植物學、地理學,乃至於語言學都是他的專長。早在一九一一年服務於夏威夷大學時,洛克就醉心於植物學的研究,甚至在那裡建了第一所植物標本館並擔任館長。也因為這個背景,洛克在一九二二年受哈佛大學植物研究所指派,前往中國西南一帶進行植物的考察與標本採集。

由於中國西南特殊的地形氣候,加上這裡並不像沿海地區開發得那麼早,許多植物多半保持著原始的生態樣貌,也因此是植物學者非常有興趣研究的區域。然而,西南地區畢竟人煙稀少,交通不便,若非充滿冒險精神很難有動力來到這裡,而洛克就是少數幾個具有這樣特質的人。

洛克來到中國以後,就以雲南的麗江為研究區域,而這裡正好是納西族(以前叫麼些族)居住的地方。我們之前介紹過,納西族最有名的就是東巴文與《東巴經》。東巴是納西族人的祭司,他們用一種被稱為東巴文的象形文字記錄自己的儀式,而這些被記錄下來的經典就稱為《東巴經》。

由於受納西文化深深吸引,除了在這裡蒐集植物標本之外,洛克也拍攝了大量的照片,研究納西文化,成為日後研究二十世紀早期納西文化的重要史料。而國人自組調查團在麗江一代進行的民族調查,得等到十多年後中研院指派陶雲逵先生進行「雲南人種調查」時,才算正式展開。

洛克在麗江一待就是二十七年,他不但為美國的《國家地理雜誌》撰寫了與納西族相關的論文,還自己編纂了納西語和英語對應的百科辭典。他最受人矚目的一本著作是《中國西南古納西王國》(The Ancient Nakhi Kingdom of Southwest China),由這本書的英文書名我們可以看到,當我們還以「麼些」稱呼納西人時,洛克已經以納西族人的自稱「納西」,也就是納西語中「人」的意思,來稱呼這群少數民族。

這本書,記載了納西族的歷史以及在地的地理風情,甚至涵蓋許多早期中國的古代文獻,以及歐洲相關區域的出版品。無論是自然生態的記錄、民族文化的描寫、歷史典籍的整理、宗教祭儀的描寫,甚至是納西家譜與東巴經書的蒐集,都可以在書中看到這些一手史料,特別是洛克所拍攝的那些黑白照片,使得這個中國西南的少數民族終於被世界所認識。可說是一本非常成功的關於納西族的民族志書寫,也是今日納西族研究不可或缺的寶貴資料。

當然,洛克沒有忘記他的老本行,在將近三十年的歲月裡,他蒐集的植物標本與種子,後來大部分都被保留在哈佛大學的「樹木園」(Arnold Arboretum)裡。所謂「哲人日已遠,典型在夙昔」,洛克所蒐集的西南植物,以及他對納西文化研究的熱誠,就像樹木園裡生生不息的樹種,依然活在我們的心中。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