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123RF
圖/123RF
文/Sandy Chiu(生涯設計師)
兩周前,本版特別邀請生涯設計師,教大家如何在面試時,凸顯自身優點而被錄用,本周就接續前文,再來剖析求職面試必考題,不但社會新鮮人覺得實用,即便是中途轉職的朋友,也同樣可以延用受惠喔。
畢竟,在回答企業人資問題時,你可以照本宣科,給出一個毫無記憶點的回答,也可以認真的想像自己的職涯發展,並且勇敢的說出來。再者,可以有更好的回答,何須再複製這種標準格式呢?
更何況,現代社會的職場人,必備的一個觀念是:「企業沒有義務終身任用我們,只有我們終身有可以被企業利用的能力」。若沒有這個自覺,職場之路必定坎坷。所以,是否能終身被雇用?主導權是掌控在自己手中。永遠有可以被別人/市場需要的技能,才是每一份工作發展的重點。
接下來再來繼續談求職/轉職面試必考題。
離職原因要補充說明
6 前份工作為何離職?
離職通常代表了一個人的在職底線,但許多面試者,在回答這題時,回應往往不ok。不是太隨便,就是負面又缺乏解釋,容易造成歧義和誤解。
最常見的是「太隨便的回答」,例如:職涯規畫、生涯規畫、家庭因素……所以想轉職,但這說了等於沒說。
另一類是「負面又不解釋清楚」,如:與主管理念不合、工作壓力太大、身體健康出了問題。如果沒有好好解釋清楚,這類回答通常都會大扣分,新公司也會擔心日後發生同樣的狀況。
話說回來,上述這些離職原因,並非不能當理由,而是說出後要好好解釋清楚,給對方充分的「安全感」,如不能給人安全感,企業自然不敢任用。
所以,重點是解釋清楚,給對方安全感。而讓對方知道你的底線,其實也是保護自己,避免陷入同樣的窘境。
以下簡單舉例提供大家思考及參考:
.與主管理念不合:
解析:原公司新上任一位主管,待人風格很特別(需舉例),而彼此經過多次溝通無效(或對方拒絕溝通)所以只好離職……若是經過溝通,曾有過努力,就算基本動作正確,可以加到分。但要是沒有溝通就離職,對方會認為你自我意識較強,不進行溝通就草率做了離職的決定。
.因工作壓力太大離職:
解析:要說明是長時間都這樣,還是一時的急單造成,也要解釋工作壓力大,造成什麼樣的影響?例如:長時間加班,影響家人陪伴的時間、照護的壓力……長時間加班要說明是怎麼樣的頻率?天天加班1~2小時?還是一周加班20小時?這給人的感覺都會不一樣。
.健康狀況出問題
解析:談到健康,一定要說明:目前身體狀況是否已趨好轉?原本是什麼因素造成?未來是否還會復發?
溫馨提醒
關於個人隱私部分,求職面試時並不需要完全揭露,只要掌握重點,給對方安全感,就足夠了。如果職務內容不是很適合,也不用刻意勉強自己配合公司!畢竟健康是自己的,人生是自己的。
從事或關注相關產業
7 是否曾涉及相關產業發展?
若有,詳加說明,若無相關產業經驗,除了搜集網路上的資料,最好尋找該產業的從業人員,直接請益。
無相關產業經驗而勇敢來應徵,絕對不會沒有任何原因,至少是對該產業產生興趣。所以,產生興趣的原因也很重要,理由夠漂亮,就是加分之鑰。建議可以使用這個例句來說明:「我注意到……是因為……然後我觀察到……後,就開始產生濃烈的興趣。」
接下來說明自己做了哪些研究與觀察,再做一個結論:「於是我做了/找了/問了……從這些資訊中發現……所以我認為這個產業……」,至於篇幅多長,端看每個人的準備功夫囉。
薪資福利應一併考量
8 期望待遇是多少(落在哪個範圍)?
回答這個問題前,不妨先從3個角度思考:彈性、核薪制度與福利。
.彈性:
原則上企業對每個職位都有預算,愈大型的企業彈性愈低,只有高階/關鍵性職務彈性會稍高些,同時要看福利制度是否健全,不能單看薪資。而中小企業,老公司通常沒什麼彈性,因為早有用人的慣性了;最具彈性的大都是新創,或是快速發展中的事業。
.核薪制度:
愈大的企業愈重視制度,所以許多大型企業有一定的核薪(給薪標準)流程;其中會依據學歷程度、專業證照、年資、職稱抬頭、管理幅度,所對應的「職級職等」核發薪資。因此,有些人會糾結「職稱」,就是擔心未來求職會因此被降薪。
一般說來,中小企業沒那麼多眉角,通常職稱好聽薪資也不一定高,我就看過抬頭掛總監,但月薪才4萬的,但未來跳到更大型的企業時,在談判上大有好處。
.福利:
這常是容易被忽視的部分。尤其從中小企業跳到大公司的人,往往沒注意到這些福利帶來的幸福感,較難在當下感受到。像是年假、三節獎金、生日禮金、員工旅遊、健身房、各項補貼……面試時可以問對方人資,但不要一開始就問,而是在對方詢問你的期望薪資時,可以適度表示想把福利也納進來一併考慮。
對以上3個角度有了概念後,再來判斷應徵的職位屬於高彈性還低彈性?是否有嚴密的核薪制度?公司有哪些福利?這些因素,都會影響最終薪資。
設定期望待遇小撇步
◆面試前的期望待遇:
應徵資料期望待遇建議寫「面議」。因為都還沒面試,也不可能了解實際的工作內容、工作環境,所寫出來的數字是未經評估的,而清楚寫上了數字,也就失去了彈性。
◆面試後的期望待遇:
1.心裡要有一個底線,這個底線是不論哪一份工作,都必須要有的最低薪資數目,底線是為了應付生活基本開銷,房租、水電、交通、飲食……所以要事先計算自己所能忍受的最低薪資。
2.參考對方開的薪資區間,或市場數據提供的薪資級距,用反問法「根據我的研究,像 XXX 這類型的工作薪水範圍通常落在 X 和 Y 之間,請問這個價位有符合這個職位的薪資範圍嗎?」讓對方來提供一個他們認為合理的區間給你參考。
3.若應徵和前份工作相關產業,可提供最後一份工作薪資給對方參考,包含月薪與年薪。但若是跨產業或公司規模差異太大,就不適用此規則。
這時的回答可以是:「我上一份工作的月薪是XX,年薪是XX,對於這份新工作,我有十足的把握可以勝任,所以期望薪資月薪會是XX~XX,或年薪能達到XX。」若對方想錄取你,可數字有些為難,當下就會直接討論。此時,可以多了解對方公司的福利與加薪升遷等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