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時才是轉職好時機? 文/Sandy Chiu(生涯設計師) |2022.02.19 語音朗讀 31314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人生處於不同時期,轉職時考量的重點也不同。圖/StockSnap 文/Sandy Chiu(生涯設計師) 年後轉職潮來了,每到農曆年前年後,轉職潮的話題總是讓人心癢癢,但話說回來,現在真的是你轉職的好時機嗎?或說,自己真的準備好了要轉職嗎?再者,一定有需要現在轉職嗎?充滿盲點別急於轉職也許,經過客觀評估,現在並不是你非得轉職的時期,或不是你最佳轉職時機,那麼大家或許會問:到底何時才是最好的轉職時機呢?轉職究竟應該思考哪些重點呢?從過去為企業招募過上萬名員工的經驗中,看過許多急於轉職,卻不清楚為何而轉、轉而後悔、一轉再轉……的案例,在此,建議想轉職者,轉職前不妨先釐清自己的轉職盲點,這不但可避免自己誤入轉職雷區,同時也等於幫了原(新)公司人資與用人主管的大忙,避免留下(或招入)對工作不符合期待的員工。先做好轉職動機評估我們一群生涯設計師,最近特別設計了幾個「轉職風險評估」工具,從釐清轉職「動機」與「風險」兩個面向,讓填寫者進行分數的評比。這次就分享兩個工具來幫助各位做好自我評估,讓每個人都可以為更好的轉職時機做準備。首先,「動機」代表了我們的驅動來源,讓人們產生動力,進而行動。我們先來檢視現職的滿意度,藉此釐清轉職的動機。以下從「薪酬、情緒、學習、發展、產業」等5個類別,羅列出25個檢視項目,客觀評估目前工作的滿意度。轉職前應先做好「動機」和「風險」兩項評估。圖/StockSnap 薪酬 不是唯一考量重點.我的每月薪資高於業界水平.當公司賺錢時,我可以分享利潤.當我表現優異,公司會給我獎酬.公司不曾積欠或拖延發放薪資.公司福利制度優於業界水平 情緒 開心的面向很多元.上班時,我很快樂.我和同事相處融洽.我和主管互動順暢.公司文化符合我自己的風格.我不會長期胸悶、心悸、頭痛……等 學習 持續在工作中進步.我自評已完成的任務仍不到90分.我對新接的任務都很陌生.周圍總是有比自己厲害的同事或主管.我對公司其他部門業務很有興趣.當我主動提出學習需求,公司很支持 發展 制度能支撐企圖心.公司升遷制度順暢.相同職務者,下一步發展都愈來愈好.公司對於員工輪調持正面看法.公司內部教育訓練制度完善.公司近期要發展新的事業版圖 產業 前景是否深具潛力.目前的產業前景看好.產業發展性更優於其他我有興趣的產業.公司在該產業發展正向.我喜歡現在的產業及工作內容.再多待一段時間會有機會換到更好的舞台考量的面向愈完整,愈能成功轉職。 圖/StockSnap評比方式1. 請針對上述5大類別,先分別挑選出自己所重視的項目。25項也許剩下15(或者更多或更少)項,是為母項。2. 從選出的項目中,評估現職狀態是「有」或「無」。15項其中8項(或者更多或更少)答「有」的,是為子項。3. 將子項除以母項,便可得出一個分數。依上例,8除以15等於53.3分。4. 評比:若分數超過80分,暫時不用考慮轉職。60至80分,可評估哪一個類別得分較弱,是否有改善機會,若短期內無法改善,再考慮轉職。低於60分,可考慮轉職。衝動下轉職,很容易造成有形無形的損失。圖/StockSnap轉職避風險 以降低損失做完上述的轉職動機評估,無論合理不合理,「動機」都是你轉職的動力來源。而「需求」在哪,「動力」就在哪。接著,就要進行第2個步驟:「轉職風險評估」。從「風險」評估過程中,可以看出一個人的準備充足或不足。若準備不足,就貿然轉職,一旦發生狀況,很可能無法反應,萌生損失。而這個損失不只是有形的財產,更多時候是無形的影響。所以當考慮轉換職場,不能單看「動機」和「需求」,還要懂得迴避風險。以下且將風險畫分3大類別:「財務壓力」、「機會成本」與「變動成本」,逐一評析如下。財務壓力.居住在自有住家或租屋而居?.是否有房貸、車貸、學貸?.是否需要固定支出孝親費?.是否有足夠存款至少支應生活超過兩個月?.是否有大筆支出計畫,如買房、買車、裝潢?機會成本.目前薪資足夠開銷或不足開銷?.現職每月有可儲蓄或投資的金額?.可預期新工作薪資與發展比現在好嗎?變動成本.單身?已婚?有無結婚計畫?.有無育兒計畫?或已有小孩,但(有)無新的育兒計畫?.有學齡前小孩?還是小孩已上學?或者沒有小孩,但另一半目前待業中?.雙親是否需要在身邊照顧?由於計分方式較複雜,若有需要歡迎直接填寫表單,請上網搜尋「轉職風險評測表」:https://bit.ly/jobtransferrisk,立即填寫後可得出分數與結果喔!相信透過這幾個問題,能評估自己是否已做足轉職準備。只要做好客觀評估,隨時都是轉職好時機。圖/StockSnap小提醒 好時機 時時在「風險」無所不在,提醒大家應適時的做適當的準備。事實上,「風險」在哪 ,「準備」就在哪。若不清楚此時此刻轉職的必要性,及轉職風險暗藏於何處,建議透過上述兩個測驗中的提問,協助自己看清轉職時可能忽略的變數。只要做好自己的「動機」與「風險」檢視,不論何時,都會是轉職好時機喔!在此之前,建議大家先找出自己對於職業需求的動機,清楚哪些是需要?哪些是想要?才能讓轉職變得簡單又更加貼近個人的需求。 前一篇文章 職場專家 Christine Orchard 遠距工作 3年增加6倍 下一篇文章 職場中有莊嚴淨土嗎? 熱門新聞 01【視覺DJ】湧泉洗衣池2025.04.2702巾幗不讓鬚眉——辜嚴倬雲燦爛的一生2025.04.2503林育嫻 讓森林療癒變成生活方式 2025.04.2604【詩】海天合抱的課題2025.04.2905吃蔬果補膳食纖維 助腸道代謝防發炎2025.04.2506【城市浮光】新山也有春天2025.04.2507蝙蝠倒掛睡覺有祕密2025.04.2508全台桐花盛宴 追逐五月雪2025.04.2809【紀實攝影】花開花落 把握善美因緣2025.04.2710【第十七屆 台積電 青年書法暨篆刻大賞】篆隸楷組參獎2025.04.25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各大金控 校園徵才合計4萬人裝忙的時代結束 擁抱AI 展現價值業務力 AI也取代不了的技能【國際職場面面觀】綠色永續環境求才若渴 作者其他文章【幸福人生排序】保健因子優先激勵因子高薪族群 平日就為自己不斷加分學歷貶值 跨領域學習提升價值10個求職面試必考題(下)10個求職面試必考題(中)年終職涯盤點 活出想要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