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全集118】隨堂開示錄─教育講習 29 關於受戒種種 5-1

星雲大師 |2022.06.06
2626觀看次
字級
圖/道璞
佛光山西來寺建寺20周年,傳授三壇大戒,戒子於西來寺大雄寶殿丹樨請戒恭迎十師。(2008.12.19) 圖/資料照片
三壇大戒期間,大師為戒子開示。(2008.12.23)圖/資料照片

佛光山西來寺傳授國際萬緣三壇大戒戒會
時間:2008年12月23日
地點:美國洛杉磯西來寺法堂


各位比丘、比丘尼:

這個稱呼是了不起的,是你們一生的尊榮。不管你們做什麼、沒有做什麼,都是比丘、比丘尼。

記住!要破除煩惱,要謙虛。上乞諸佛之理,養我們的慧命,下求眾生的資糧,養我們的色身。我們要正派,讓邪魔外道恐怖,生起恐懼的心,可不要受邪魔外道的影響。這就是比丘、比丘尼的意義──乞士、怖魔、破惡。

我和你們本來有幾次這樣講話的機會,但是戒期時間很短,戒會留給我的講話時間也少。不過現在這不是「得戒和尚講話」,是「師父講話」,我會有很多的叮嚀、交代和希望。

我本來計畫和你們講:

我們當今身處的時代是個什麼樣的情況?

我們發展國際的佛教,未來的遠景是什麼?

我們現在的任務,重要的是要做些什麼?

我們對中國大陸負有什麼樣的責任?

我們海峽兩岸的佛教徒,在海峽兩岸之間,怎麼樣弘法,使世界和平?

我們佛教的現狀,不是那麼容易生存,我們在這不平淡的世間,如何平淡地向前邁進?

今後在佛門遇到境界考驗,我應該如何應付?

我們要怎麼樣才能安住修行?

我們要怎麼樣達到修行的目標?


不著形相 戒律在心

關於佛門的往事、現在、未來,光是上述的舉例,就有那麼多了。但是今天早上我要來的時候,男眾寫了一些問題要問我,我一聽,覺得都很重要,戒期快結束了,如果我不回答,是我失職啊!大概戒期裡,引禮、戒師也有很多的話要跟你們說,相對之下,我這是老生常談,就沒有那麼重要了。再說戒期中你們要演禮、要懺摩,事情很多,傳統的法事也不能因陋就簡,一方面大家也是體諒我年老了,所以讓我少講一點。現在我把你們的問題列出來,對一些比較重要的,給你們做個回答。如果回答不完,在戒期結束前,我會要求戒師撥出時間,再跟你們講話。

對我來說,戒律、規矩不在形相上,是在我心裡。如果你們有一些事情需要方便,可以自由,沒有關係,不要說不敢動。你們想要表達的,也不用說「我不敢講」,要講清楚、說明白。

提問一:我們現在已受持比丘、比丘尼戒,受具足戒和未受具足戒,二者的解行有什麼不同?

所謂「三壇大戒」,初壇是沙彌戒,叫做「攝律儀戒」。就是要把沙彌的行儀、規矩,怎麼做一個出家人,統統都做好。

二壇是比丘、比丘尼戒,叫做「攝善法戒」,也就是要行菩薩道、要行善法,如慈悲、道德、服務、待人好等,統統都是。

你們即將要受的三壇大戒,叫做「菩薩戒」,是「發菩提心戒」。什麼叫做「發菩提心」呢?舉凡上求佛道,下化眾生;難行能行,難忍能忍;弘法是家務,利生是事業;做眾生的牛馬,將來才可以做佛門的龍象等等,都是做菩薩事業的發心。

在這裡,我也不要跟你們再說明「出家人應該怎麼樣」、「不要只是求了生死」、「不要自私自利」、「不要只顧個人斷煩惱」、「要發心」……剛才所說的,就是你們即將受持的「菩薩大戒」。違背「菩提心」,忘失「菩提心」,就是佛門的焦芽敗種。

提問二:我們如何如法如儀持戒,把戒律應用在生活中?

戒是生活。在佛教裡說:「五年學戒,然後方准聽教參禪。」先把規矩學好了,學教、學禪才會有用啊!因此,所謂「三千威儀,八萬細行」,眼、耳、鼻、舌、身,你要時時檢點注意;舉心動念,你要常常自我觀照,不要走岔了路。

像這次讓你們去看迪士尼,參觀好萊塢,只要做到攝心正念,就不須恐懼墮落。要知道所謂「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如果可以「南嶽歸來不看山」,那麼對世間的事情多一些了解,對於今後奉行菩薩道,也會有很大的幫助。


與眾同在 破除邪見

比丘、比丘尼戒雖然有那麼多的戒條,但也不必去想那麼多,把「四根本戒」守好最重要,只要跟大眾在一起,不要一對一,就不太危險。如果你覺得哪一個人特別的好,就是亮起了危險的紅燈。

〈普賢十大願〉中的「一者禮敬諸佛」,就是要我們尊重每個人的人格。如果在私人暗室中,只有兩個人談話,那慢慢地是會危險的,要經常和大眾在一起。尤其不要聽信某一些邪見邪說,不要經常心存怨恨、不滿,要有「天下人都對得起我,我對天下人都很抱歉」的想法,多往好人、好心、好事上去想,就會覺得很歡喜、很滿足、很自在。

類似這許多中國修身養性的道理,我已經說得很多,各位可以注意去看書。例如我有一篇〈人生百事〉,你們可以去仔細閱讀。(待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