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叩叩叩!你在家嗎?》
圖/小天下提供
《動物與我》
圖/小天下提供
文/李明足
童詩繪本多以孩子日常所見的事物為題材,詩句簡短淺明,利於孩子朗讀與理解。底蘊紮實詩畫更能創作出深入淺出的童趣文本,讓親子朗讀詩文,親近圖畫,不只異趣橫生,亦能同時豐富孩子藝術與文學的美學。
如果說,語音是兒童認識文字的第一段里程;那彩繪是兒童認識藝術的第一眼視野。因為語調、狀聲詞讓孩子聽來愉悅好奇,吸引他走入文字世界。尤其是幼兒隨著童謠、童詩讀著,短短數行裡面有押韻、音律、狀聲,明快的節奏如魔笛般,幼兒不自覺地琅琅上口;書上那淺白的文字在胖胖小指頭指引下,沒有壓力地進入孩子的小腦袋裡。
認識圖畫也一樣,幼兒從周遭多采多姿的形態色彩,到翻閱與觀賞具體或抽象的圖像,也會拿起筆來開始塗鴉,此時藝術的泉流一點一滴注入小小的心靈。這正是師長啟迪孩子文學美學的黃金期,也是親子共讀童詩繪本的最佳時刻。如《動物與我》和《叩叩叩!你在家嗎?》這類具童趣又有藝文底蘊的童詩繪本就是好例證。
以詩畫認識動物樣貌
《動物與我》呈現林良淺顯易懂的童詩風格,明白地為幼兒創作。書中每首童詩都沒有題目,直接把主角嵌在句首。像第一首:「公雞不管別人睏不睏,∕只要自己醒了,∕就不許大家再睡。」只用三小行就描摹了公雞早晨啼鳴的形象。又如另一首:「鴨子一下了水,∕是不是腿就變得很長?∕為什麼牠們能在水裡∕走來走去?」只有四句,不只說到鴨子的習性,也寫出孩子的想像力。而這有趣的短詩加上了趙國宗充滿童真的畫,每一頁的圖像色彩亮麗,線條充滿童趣,以貼近兒童作畫的筆調,看似單純又蘊藏另一種深度畫風。由於畫家與作家的詩畫搭配得宜,在親子共讀過程,大人與孩子很自然地讀出圖與詩中各種動物的樣貌。
讀詩賞畫外,孩子懂更多
不同於一般童詩繪本先有詩再插圖。《叩叩叩!你在家嗎?》來自一幅近四百公分長的的大型油畫,先由畫家拆解成小畫,再經詩人寫下詩句。重組後的詩畫,成了既具象又抽象的繪本,相對地拓廣讀此繪本的年齡層。
書中從孩子常見的動植物衍生對四季的感悟,這樣的詩畫除了帶給幼童吟誦和賞畫之美,也啟迪稍長的孩子閱讀思考。
從第一跨頁那句:「我不在家,∕不過——春天在家!」框格圖像中有孩子和遠山的凝視、有陽光、有飛鳥,圖文開啟孩子思考與想像:春天以什麼樣態?如何在家?此繪本的場景設定天母小區,詩句分數小段,每以小段句末以同樣節奏述說旅人的情懷:「我不在家,不過…春天∕夏天∕秋天∕冬天,在家」,親子在翻閱中看到天母四季及日夜交替轉變,春天賞鳥的驚喜,夏季花開的甜美,秋天欒樹的多彩泡泡果實,冬日雲低峰緩溫泉暖夢。
特別的是,這繪本不只純真兒童畫,畫家趙國宗運用蒙德里安風格派的幾何格子拼貼,大小不一的幾何框格,畫面看似單一圖象,隨著視覺移動連結整體詩句意象和元素。就藝術賞析的角度,圖像分格展現後現代主義特色,混搭、拼貼、重構,用色鮮豔對比(紅與綠、黃與紫),框格圖像既獨立又相互對話。
親子閱讀時,大人與孩子也可就其中一格圖像和其他格圖像延伸想像,例如:第八跨頁,框格貓咪和另一框格乳酪蛋糕彼此可能的對話?而框格糖果如果介入又會有何變化?這種無限想像的空間,神奇又有趣,形成此書另一種情趣。
童詩繪本多以孩子日常所見的事物為題材,詩句簡短淺明,利於孩子朗讀與理解。書中的圖畫會依幼兒的認知能力為首要,所以常被界定為幼兒而作。事實上,底蘊紮實詩畫更能創作出深入淺出的童趣文本,讓親子朗讀詩文,親近圖畫,不只異趣橫生,亦能同時豐富孩子藝術與文學的美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