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書摘】櫻桃樹的思考

文/威廉.麥唐諾、麥克.布朗嘉 |2022.05.29
2760觀看次
字級
精選書摘 櫻桃樹的思考 圖/野人文化提供

文/威廉.麥唐諾、麥克.布朗嘉

威廉.麥唐諾是美國維吉尼亞大學建築學院院長,當代「永續建築」旗手,他相信一個良好的設計,能夠在生態和經濟上取得平衡。麥克.布朗嘉是德國呂內堡大學化學教授,1987年創立「鼓勵環境保護協會」,開始和企業合作,研究兼顧經濟發展、商業利益和生態平衡的工商設計方案。兩人在書中闡述,所有事物的設計,都依循「從搖籃到搖籃」概念,而不是一生產出來,就走向墳墓。



看看櫻桃樹。成千上萬的花朵結出纍纍碩果,以供鳥類、人類及其他動物享用,在這個過程中,也許會有某個櫻桃核掉到泥土裡紮根、成長。看到地面上散落的櫻桃花瓣,有誰會去抱怨:「簡直太沒效率了,多麼嚴重的浪費!」

櫻桃樹花果豐碩,卻並不耗竭它周圍的環境資源。當這些花果掉到地上時,它們會分解為養分,滋養著微生物、昆蟲、植物、動物和土壤。儘管櫻桃樹所產出的「產品」相對於它所立足的生態系統來說,已經遠遠超出所需,轉變為滿足更豐富多樣的需要(這種轉變是經過數百萬年的成敗汰選,或用商業術語來說,叫作「研發」)。事實上,櫻桃樹的多產幾乎滋養著它周圍的一切事物。

如果人類世界是由櫻桃樹繁衍的,世界會是怎樣的情景?

櫻桃樹如何蓋房子?

我們知道講求生態效率的房子是什麼樣子。它是一個巨大的節能器。在可能外洩的地方都被密封起來,以防空氣滲入(窗戶是打不開的)。它採用深色鍍膜的玻璃,用以減少太陽光線的射入,這樣就可以減輕建築中空調系統的製冷負荷,進而也減少了石化能源的使用量。發電廠因此可以減少向環境排放的汙染物,不論是誰結算電費帳單,都可以付更少的錢。電力公司給予它本地區最節能建築的美譽,並把它當作具備環境意識設計的典範。如果所有的建築都像這間房子一樣設計和建造,可以想見的是,在節省花費的同時,還有益於環境。

現在我們想像一下櫻桃樹會怎樣設計這幢房子:在白天,太陽光照射進來,寬大的、沒有深色鍍膜的玻璃,令室內的人將窗外的景色盡收眼底,不論他或她隨意坐在什麼地方,都會看到全方位的景色。

自助餐廳提供員工價廉物美的食物和飲料,外頭就連著一個灑滿陽光的院子。在辦公的地方,每個人都可以調控自己呼吸區域的新鮮空氣流量和溫度。窗戶是可以敞開的。冷卻系統將自然風流量開到最大,就像一座大莊園。黃昏時,這個系統將清涼的夜風吸納到房子裡面,既可以降溫,也可以滌蕩濁氣和有毒物質。屋頂上面覆蓋著一層本地的草皮,使這座房子更讓鳥禽流連忘返,也能吸收保存更多的降雨,同時還能讓屋頂免受溫度劇變和紫外線的損害。

要求自然界更有效率?

實際上,這座房子和前述的那幢房子具有一樣的節能效率,不過這座房子還有別的作用,這源自於它那更為廣泛和複雜的設計目標:為了提高人們在裡頭工作時的生活品質,而致力於建造一種體現文化和自然享受(陽光、光線、空氣、自然甚至食物)的建築。在建造時,這種房子的某些組件確實要花費更多的成本。比如說,可以開關的窗戶比密閉的還要昂貴。但是它的夜晚冷卻方式卻能降低白天對空調的製冷需求。

充足的自然光也減少了使用日光燈的照明需求。新鮮的空氣使室內更加舒適,可以使工作在其中的員工精神振奮,對潛在的員工也是一種誘因。因此它不僅具有經濟效用,也有美學意義。

試想,如果自然界也恪守著人類的效率模式,那麼櫻桃花就要減少,因而養分也減少了。樹會更少,氧氣會更少,乾淨的水也會更少。鳥鳴少了,物種少了,創造力和快樂也就少了。要求自然界更有效率、更節儉,甚至不要「丟垃圾」(設計一個無廢棄物、無排放的自然界)的想法是荒謬的。而效益系統的非凡之處就在於追求更多的獲得,而不是減少。

(本文摘自野人文化出版《從搖籃到搖籃:綠色經濟的設計提案》一書)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