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護理之光

陳玲芳  |2022.05.28
1531觀看次
字級
長庚感染管制師響應「世界手部衛生日」活動。圖/長庚醫院提供
邱綉玲護理督導今年榮獲「台灣傑出護理人員獎:服務奉獻獎」。圖/長庚醫院提供
邱綉玲護理督導教導住民生活化復能運動。圖/長庚醫院提供
廖美南副總執行長(左)、邱月璧感染管制專員(右)。圖/長庚醫院提供

文/記者陳玲芳

社會大眾對於「感染管制師」比較陌生,但對其針對醫院防疫所制定措施,一定都曾體驗過,例如進入醫院門口的酒精乾洗手、量測體溫與TOCC(旅遊史、職業史、接觸史、群聚史)確認等,無論是動線安排或消毒設備擺放位置,都是經由感染管制師的實地測試,與專業規畫。

包括之前疫情指揮中心記者會公布「確診者足跡」時,感染管制師們也必須在醫院團隊合作下,迅速調查出是否有員工與確診者足跡重疊,立即採取必要的休假、隔離處置,避免病毒在醫院裡悄悄擴散。

長庚醫院行政中心副總執行長廖美南表示,隨著一波波新興傳染病的威脅,感染管制師的重要性不言可喻。長庚醫院的感染管制師,目前有近六十位。感染管制師栽培不易,無法一蹴可幾,且其核心能力亦需與時俱進。因此,在二○一九年十一月指示推動感染管制師進階培養計畫,將職務培養採專業與行政雙軌,除深化感管專業能力外,也拓展其行政領導的職階,使感染管制師在防疫時能獨當一面,掌握疫情先機。

養兵千日 因應挑戰

長庚醫院感染管制專員、台灣感染管制學會常務理事邱月璧表示,長庚醫院除了強化實證能力及專案運作,使感管專業業務更精進外,在行政管理方面,也運用Power BI與品質管理手法,大幅提升疫情風險評估分析、流病趨勢掌握,以及感管品質改善的管理能力。

二○一九年底COVID-19新冠疫情爆發後,感染管制師們天天繃緊神經,緊盯疾病管制署最新資訊,並收集與監控最新疫情消息。

邱月璧舉例,像是將通報定義、收治、個人防護裝備等,內化成為醫院可以執行的標準作業流程。其他還包括監測住院病人、陪探病及員工、外包商的體溫及TOCC的健康管理;依照新冠疫情滾動式的通報定義如實通報;制定與完備個人防護裝備的標準;並舉辦實際穿脫訓練、應變計畫模擬演練以及疫情調查(足跡重疊)處理等。

除此之外,也透過「感染管制智能BI面板」即時掌握發燒病人的分布,及早介入鑑別發燒引起原因與新冠病毒的關聯性。

邱月璧也曾經歷過SARS戰役,她認為「養兵千日,用在一時」,近二十年來感管師們透過醫策會的醫院評鑑與醫院感染管制查核,不斷自我淬鍊,也使得這次在新冠防疫工作儘管艱鉅,所幸有過去每年至少一次的桌上或實務演習,模擬操演無數次,才得以大幅提升感管師能力以因應各項挑戰。

廖美南期許,透過建立感管師專業能力培育進階制度,滿足人員求知需求,擴展感染管制各專業領域,達到有效用人、育人及留人,才可讓這群具備感管專業,且仍滿懷熱情與使命感的感管師,持續發光發熱,守護國人健康。

護理之家 贏得信賴

長庚護理之家的護理督導邱綉玲,自護專畢業後即投入護理工作,職涯迄今已逾三十二年,奉獻於長期照護領域已七年多,帶領護理之家獲得衛福部「開發特殊照護創新服務」等諸多獎項,今年更榮獲「台灣傑出護理人員獎:服務奉獻獎」殊榮。

邱綉玲表示,護理之家住民大多有慢性疾病或重度失能、需全天候提供照護,在照護目標上與急性醫院不同,必須著重在維持住民生活功能、健康促進、增進生活品質及尊嚴,讓住民及家屬信賴、安心。

護理之家住民的生命故事,總是發人深省。讓她印象深刻的是,一位因脊椎疾病影響四肢肌力及呼吸的小娟,她身上插鼻胃管、氣切管及導尿管,氣切管讓她無法清楚說話,起身坐在床上不到十分鐘已覺得喘、呼吸費力,也因手腳肌力不足,無法下床、無法拿物品,臀部還有一個比棉球大的褥瘡。

原本由外籍看護在家照顧,因看護離境,入住護理之家接受長照喘息服務。入住前,邱綉玲詢問小娟和先生「對護理之家有何期許?」小娟用盡氣力無奈的說:「像我這樣,還能做什麼?」邱綉玲看到小娟如此無望、無助,身為護理之家照護人員,實在非常不捨。

離床訓練 活出尊嚴

邱綉玲開始與護理師、照服員安排小娟的「離床訓練」,教導她深呼吸、擴胸運動,增加肺活量,定時監測血氧濃度、生命徵象並維護安全,漸進式協助小娟從躺床、床頭抬高四十五度、六十度,最後的目標坐在床緣、輪椅三十分鐘。也運用護理之家發展的「生活化復能運動」,安排上肢下肢共十項日常生活活動訓練項目。

小娟因為肌力不足、訓練時很累,每每想放棄,護理團隊運用團體活動設計及引導,增強其每天接受訓練的意願與信心。經過一段時間共同努力,小娟的褥瘡傷口逐漸復原,也進步到能在床緣、輪椅坐一小時,手部肌力可以舉起物品。

小娟終於可以自己吃飯、刷牙、洗臉,經訓練後鼻胃管也移除,得以返家照顧。小娟離開護理之家時,眼中充滿喜悅與自信,她感謝護理之家讓她能打理自己的日常生活,有尊嚴的活著。

邱綉玲認為,小娟個案的成功不是偶然,「我們必須看到個案及家屬的需求,方能進一步提供完整照護」。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