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閃文集】古早的電話廣告

文/林一平 |2022.05.17
1131觀看次
字級
作者繪〈Who's Tops in Telephones? It's U.S.〉 圖/林一平

文/林一平

一九九○年代我在美國貝爾通訊研究公司工作,常常見到公司的歷史文物。最有趣的是電話服務相關的廣告。

一九四八年貝爾公司的一則廣告「Who's Tops in Telephones? It's U.S.」,畫一位美女騎在電話筒上(如圖),很驕傲地宣告其成就——在美國布建的電話機數目超過全世界其他國家的總和。當時美國每四個人有一具電話,瑞典(Sweden)每五個人一具,英國每七個人一具,俄國則是每百人才有一具電話。紐約市有二百六十萬具電話機,高過法國全國電話機數目,而舊金山更高達每兩人一部電話,世界城市排名第一,華盛頓特區則緊追其後。

有些電話廣告打出溫馨牌,例如:「好消息和好時光經常通過電話的方式來通知你」。換言之,好消息由電話來。畫中的電話鈴一響,家中的每一個成員都很興奮地問: 「這是我的來電?」也許這是打電話來和姊姊蘇(Sue)約會的;也許是爸爸的商務電話,有生意上門;也許比爾(Bill)想約吉米(Jimmie)看電影……廣告說:「家裡有電話,一切事物就更可能順遂。」由各方面觀之,電話真是家庭的好朋友。廣告最後又補了一句,電話費用便宜:「而且成本很小,打一通電話只需花一分錢。」

記得我小時候頑皮,喜歡跑到鄰居家玩電話,鄰居大人被我的頑童行徑搞得哭笑不得,長大後,感到內疚不已。

這種事在五十年代的台灣還頗為常見。當年電信局的廣告就曾以「借電話惹人嫌」為訴求,來引導客戶裝電話。廣告詞是:「您媽真討厭,又來揩油了。」廣告上方畫了一位借電話的婦人,喋喋不休的朝電話話筒說話,而站在一旁的電話主人則緊握雙手,愁眉苦臉的站在一旁,顯然很心疼。廣告強調,這種話您是聽不到的,然而何必時常讓人討厭呢?府上裝了一架電話,每日所費不過幾角錢,而便利迅速,省時省力,什麼都稱心滿意,並且免得被人討厭。

今日人手一支行動電話,很難想像當年要向人借電話的時代。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