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點滴】 尋訪百年 鐵道部廳舍(下)

文/許峰源 |2022.05.12
972觀看次
字級

文/許峰源

一九六○年代,台北市都市發展快速,街道交通忙碌,在鐵路局廳舍前火車、公車、腳踏車、三輪車等交通工具絡繹不絕。市政府規畫建設現代化都市,為整頓市容而準備淘汰三輪車;一九六八年台北市升格直轄市,進行全面性淘汰,三輪車走入歷史。各式機車、汽車接續而起,台北市與火車站附近交通更擁擠。一九七六年二月,政府決定動工興築北門圓環高架橋,讓車輛直接跨越鐵軌,舒緩台北車站交通擁塞狀況。

當時,興建高架橋被喻為城市的進步,代表未來城市空間的便利連結。鐵路局配合是項工程,拓寬鄭州路、北平路,拆除部分宿舍與辦公處所。一九七八年九月,北門圓環高架橋竣工、通車後,鐵路局廳舍、北門卻漸漸消失在大家的視線中。

一九七九年,政府歷經多年評估,為解決鐵路貫穿台北市區,導致沿路平交道常阻塞,以及部分民眾不守法規,擅自跨越鐵軌而險象環生,決定採取全市鐵路地下化工程。一九八三年,啟動台北車站附近鐵路地下化工程,一九八六年拆除原台北車站,在原址改建新車站。一九八九年,隨著鐵路地下化工程完工通車,台北車站(第四代車站)啟用,鐵路局新辦公處所在一九九三年正式遷入台灣首座地下化鐵路車站大樓辦公,原鐵路局廳舍自此褪去核心光環。

二○一六年,台北市政府以全市鐵路地下化工程漸次完工,北門圓環高架橋已完成階段性任務,經多次評估後決定拆除,讓北門、鐵路局廳舍在城市中再度浮現。政府更以鐵道部廳舍、鐵路局廳舍孕育台灣縱貫線鐵路、東部鐵路、南北迴鐵路以及鐵路電氣化建設,特別設立鐵道部園區,將鐵道部、鐵路局廳舍納為國定古蹟,致力修復內部八角樓、食堂、電源室、工務室、戰時指揮中心,並保存清代台北機器局遺址、遺構,正視台灣鐵路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二○二○年,正值鐵道部、鐵路局廳舍建置百年,鐵道部園區歷經多年修復,正式對外開放。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