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靜看世界】 四只鑽戒的背後

文/王文靜 |2022.05.04
2118觀看次
字級
作者的母親與四位女兒。圖╱王文靜
作者母親,初為人母。圖╱王文靜
康乃馨是母親節的代表花。圖/取monicore
圖/manseok

文/王文靜

為何每年五月第二個星期天訂為「母親節」?這是因為一位未當過母親的女士安娜‧賈維斯(Anna Jarvis)的倡議。

母親節將至,讓我說一個故事。故事始於一八五○年代的美國。

安娜的母親安‧里維斯‧賈維斯(Ann Reeves Jarvis),是那年代的女權運動者。她在美國南北內戰期間,籌組了一個組織,照顧因為戰爭而受傷的士兵,並提出「戰爭是可預防的邪惡,母親有『神聖的權利』保護兒子的生命」,並提倡設立了「母親和平日」,積極促成南北方的母親們和平對話。

安娜的母親在一九○五年五月九日逝世後,她希望實踐母親遺願──特定一天表揚天下母親的節日。三年後,一九○八年,在家鄉的教堂她舉辦第一個母親節慶祝活動,發放母親生前最愛的白色康乃馨給上教會的大眾。

同年,她的故鄉,西維吉尼亞州有了第一個回應。

後來,她鍥而不捨地傳教給每一個州長,甚至寫信給當時美國總統威爾遜,倡議訂一個國定日子,紀念母親們。

一九一四年,美國國會確定每年五月的第二個星期天為母親節。安娜成功了,從此美國有了母親節。安娜母親生前最愛的花朵是康乃馨,也成了母親節的象徵。

一九一五年,加拿大也跟進。

安娜是最早提議「母親日」的人。但母親節變得商業化,違背她的初衷,是她始所未料。她為母親節的意義奮戰,她痛恨商人利用母親節來最大化利潤,即便慈善組織在母親節販賣康乃馨募款,也讓安娜憤怒。她後悔,創立一個「剝削人們的節日」。

單身的她,以後半生的四十年,散盡家產抵制、抗議,甚至闖入會場破壞而被逮捕。「她咒罵那些從中獲利的人,這耗費她的所有,在財務與健康上都是。」

一九四八年,八十四歲的安娜病逝於療養院,膝下無子、貧窮,且失明,只留下許多控訴母親節卻失敗的官司。一個美好的發起,悲劇以終。

安娜終究沒能擋住這股商業力量,美國全國零售聯盟的預測,今年美國母親節的總花費將達三至七億美元。

斯人已遠,但她留下的這天、這段話,在世界很多角落迴響:「這一天,應該回家跟母親在一起,感謝她為你做的一切。」

此生,我與母親的緣分已盡。我們是兩個世界的人,不論她的生前或逝世後的現在。

有遺憾嗎?我與媽媽其實並不親近,她與我期待中的媽媽很不一樣。她一生都在賭桌上,我總覺得她不夠愛孩子,所以總有些怨。

直到舅媽在母親過世後提起四只鑽戒的事時,我才恍然大悟。舅媽說:「你媽媽這些年來陸陸續續買了四只鑽戒,她說以後要留給四個女兒。」

我以前不諒解她的拜金,覺得她像暴發戶,把她隔絕於我的世界之外。原來,她一直想為兒女們築一個金錢無憂的安全網。多年來,她默默的布置著。一直到她閉上眼睛後,我才懂她的心情,懂得四只鑽戒背後的母親。但懂得太晚。

世上有情,只是這世上的情感,以很多樣的形式存在。安娜與她母親,轟轟烈烈;我與我母親,冷淡一生。或許,它與「我們想要」的不同,但試著相信,試著理解,遺憾可能會少些。♣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