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再生醫療三法元年,再生醫療多元應用於眼科、寵物、毛髮與醫美。由左至右為三總整形外科教授戴念梓、衛福部次長石崇良、訊聯生技董事長蔡政憲、中山醫大附醫血液腫瘤科醫師巫康熙。圖/訊聯生技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台灣再生醫學多元影響力-製藥、高齡、醫美到寵物市場新契機」論壇,今(21)日邀請國內8位再生醫學領域專家,分享再生醫療三法啟動元年後,醫界與產業跳躍式的進展。
論壇兩大主軸,主要聚焦在法規開放後,對民眾與醫界5大效益,包括費用更親民、銜接新藥、量產化、擴大科別適應症,以及呼應高齡與寵物、運動、顏值經濟等廣大社會需求;其次,也深入探討細胞治療技術,分享再生醫療多元應用的趨勢與發展。
衛福部推動《再生醫療三法》,其中三法分別為「再生醫療發展法」、「再生醫療施行管理條例」、「再生醫療製劑管理條例」,加上去年底通過「生技醫藥產業發展條例」,「3+1」的架構可讓醫政、藥政、稅法、資金與人才並進,加速台灣在國際醫療上的競爭力。
訊聯生技董事長蔡政憲表示,三法通過後,訊聯除了在特管法的收案外,在新藥開發上,如虎添翼,得以雙管齊下運用已核准的自體細胞治療銜接至異體細胞的新藥申請。此外,間質幹細胞(MSC) 無排斥性、安全和適用於異體等特性,儼然成為再生醫療製劑開放後的主流。
三軍總醫院整形外科教授戴念梓表示,細胞事先製備成藥物製劑,可立即取用,一旦有緊急需求,可快速用於療程,也能大幅降低治療費用,像是八仙塵爆嚴重燒燙傷。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血液腫瘤科醫師巫康熙補充,面對急重症患者如新冠病毒引發的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ARDS)與肺部纖維化等,也能搶在黃金治療期作處置且療程短,更可因應即將在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所帶來的高齡與長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