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林敬淳表示,大腸癌有年輕化趨勢,呼籲民眾如有症狀務必盡早篩檢。圖/亞大醫院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38歲男子,生活作息正常,不抽菸也不喝酒,但數月前下腹部出現悶悶不舒服的情況,原以為是工作壓力大,導致消化不良,豈料最近突然解血便,驚覺不對勁、趕緊就醫,檢查後竟確診大腸癌第四期合併多處轉移,當下有如晴天霹靂。醫師表示,大腸癌有年輕化趨勢,呼籲民眾,如有症狀,務必盡早篩檢。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林敬淳表示,大腸癌已續14年蟬聯國人十大癌症之首,據統計顯示,大腸癌雖好發於50歲以上民眾,但國內患者有逐漸年輕化趨勢,其門診就出現不少30~40多歲患者。以上述患者為例,平時飲食及作息都十分自律,仍然發生憾事;所幸,經手術切除腫瘤後,目前正接受化學藥物治療,病情穩定控制中。
林敬淳指出,腸癌根據腫瘤長的位置不同,可以分為大腸癌及直腸癌等,其表現症狀大不同,而早期大腸癌經過手術治療,其治療效果通常都非常好,然而大腸癌初期,多半沒有症狀,一旦察覺異常求診,往往已經進入中晚期階段,甚至出現遠處轉移情形,凸顯出「早期篩檢」的重要性。
林敬淳提醒,大腸癌腫瘤或瘜肉,有機會受糞便摩擦而流血,因此可透過檢查,揪出肉眼看不見的血液;目前國健署補助50~57歲民眾,每兩年做一次糞便潛血免費檢查,一旦檢查結果出現陽性,可進一步再透過大腸內視鏡檢查,確認是否罹癌。
他建議民眾,本身若有大腸癌家族遺傳史,或者排便、飲食習慣不正常等,可透過癌症篩檢或大腸內視鏡,檢查是否有大腸瘜肉;若早期發現並進行處理,可降低七到九成轉化成大腸癌的機率。平時,則應維持良好生活習慣、均衡飲食,多攝取蔬菜水果類,幫助身體排便順暢,遠離大腸癌威脅。